类型湘教出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教育教程.doc

收藏

编号:2623029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82.02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4
  
20
金币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出版 三年级 下册 语文 教案 教育 教程
资源描述:
//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春的消息 教学目标   1.认识、会正确书写12个生字。理解“消息、漂白、牵引、爱怜、禁不住”等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拼读“漂、禁”两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诗歌,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读、诵、背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展开想象,激发学生感受和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学媒体    学生准备:观察身边的事物,感受春的气息。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教师先板书“消息”,指名学生读。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对“消息”的理解。     师:春姑娘就要来了,她想给小朋友们发一个春天到来的好消息,你帮她想一想:春姑娘可以怎么告诉我们这个好消息呢?”(学生畅所欲言。)   春姑娘把小朋友们的好主意让一位诗人写成了一首诗来传达“春的消息”。我们来读一读,看看谁能收到这些消息。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新知。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以前的方法来解决。    2.出示生词卡片,指明读,注意“漂”是个多音字,漂白、漂亮      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漂白”、“牵引”、“爱怜”、“雀跃”、“搔痒”等词语可以结合诗中的具体语境、生活经验和具体的动作来理解。      对于其他词语可以相机解决。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按小节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认读、理解文中的词语,既形象生动,教给了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诗歌,边读边想,读完课文后,你感受到的春的消息在哪里?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    3.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观点的支撑点,通过感情朗读来表达出来。      第一节中春的消息是指春风、春水、树枝、水鸭;抓住“盼望”“整整”体会孩子们渴望和欣喜的感情。      第二节中春的消息是指换上春装;“飞过”“飞上”表达了孩子们寻找春天的欢快和急切之情。      第三节中春的消息是指蝴蝶飞舞;抓住“爱怜”体会孩子们对自然万物的爱。      第四节中春的消息是指迎春花开放;抓住“雀跃”体会孩子长高的自豪和欣喜。      第五节中春的消息是指吐出绿苞、溪水唱歌;      第六节中春的消息是指太阳照耀、被嫩草搔痒的面颊;    4.配乐朗诵诗歌,美读中品位所蕴涵的情感。赞美春天!      设计意图:通过抓住重点的词句,来帮助孩子们去领会诗歌中对春天的盼望、欣赏和感受,进而通过感情朗读来赞美春天。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雀”字。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关于春的消息还有很多很多,只要你做一个细心观察的孩子,你一定能发现的更多!去找一找相关描写春天的儿歌、古诗、歌曲读一读、背一背、唱一唱。也可以自己动手画一画,剪一剪美丽的春天。    2.积累诗歌中描写的生动的词语或句子。 第二课时   一、走进春天——课前交流    1.课前交流有关春的诗歌,歌曲。    2.播放春天在哪里的课件,让学生一起唱。   二、寻找春天——寻春启示    1.导语: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里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她想在我们班,登一个广告,我拿不定主意,只好来征求大家的意见,课堂的小主人们,你们同意让他登广告吗?    2.出示广告:是什么广告呀?谁愿意来告诉大家?              寻春启示      亲爱的伙伴们,我的一个朋友走丢了,她穿着一身漂亮的衣服,走到哪里,哪里就变得活泼有趣。她的名字就叫春天,你们能把她的消息告诉我吗?                                                  春的朋友    3.说春天、找春天(交流春天)     1) 哦,原来是春姑娘走丢了,它的朋友正着急地四处找他呢?     2) 谁知道春天的消息呀?它藏在哪里呀?   三、感受春天——品读各小节    1.导语: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的,得我们仔细地找啊找啊!我们班的火眼金睛们,请擦亮眼睛,去这优美的诗歌中找一找春的消息吧!请打开书152页,自己赶紧选一小节,先读一读这一小节,再找一找,你选的这一小节中,有哪些春的消息。    2.交流:你选的是第几小节?请你先来读一读这一小节。那你在这一小节中,又找到了哪些春的消息?   (一)第一小节(看图片,让学生先说说看到了什么)    1.枝条绿了。     1) 谁能让大家看到绿绿的树叶、摇动的枝条。     2) 你瞧,枝条绿了,还有谁的枝条比他更绿?     3) 老师看到了绿绿的枝条在风中摇摆,还有哪些同学能让你的枝条绿起来,摇起来了!     4) 你瞧,这片树叶绿了,这堆树叶绿了,绿色越来越多了。我们的教室满是绿色了.    2.当小诗人:风,摇绿了树的枝条,风,————,    3.鸭羽毛白了。     1) 谁能让大家看到,雪白的鸭子在水里玩水,游戏呀?     2) 这只鸭子的羽毛可真白,还有哪只也是白羽毛的鸭子啊!     3) 老师看到春天来了,一只只雪白的鸭子都下水了。    4.当小诗人:水,染绿—————,水,映出—————,……    5.盼望春天的到来。     1) 导语:春姑娘这么美丽,你们欢迎她的到来吗?谁愿意来读一读第三四行,把你的渴望用朗读声来表达出来!用你的朗读把春姑娘叫出来!     2) 她有点想出来了,谁再来把她呼唤出来。她能听到你这么希望她来,真高兴!     3) 我们一起把她带到我们面前吧!(齐读)    6.欣赏美丽的春天。     1) 你看,春天已经来到!(欣赏春天图片)     2) 小朋友们,让我们和清风流水一样,把春的消息传递给这位找春天的朋友吧。(齐读这一小节)   (二)第二小节    1.我们像小鸟一样还飞过什么地方?飞过——,飞过——,    2.那就让我们脱掉厚厚的棉袄,换上轻松舒适的春装吧。   (三)第三小节    1.感受蝴蝶飞。     1) 谁想和这只美丽的蝴蝶交朋友?     2) 蝴蝶肯定愿意和你做朋友,还有谁也想当蝴蝶的好朋友?     3) 我感觉到你情不自禁地被蝴蝶牵引着,还有谁也被蝴蝶吸引了?     4) 美丽的蝴蝶四处飞舞,而我们的脚也不由自主地跟着它跑。    2.保护小动物。     1) 和蝴蝶玩耍,你这么喜欢它,为什么要放掉蝴蝶呢?     2) (播放蝴蝶在空中飞的画面,让学生感受)这只美丽的蝴蝶又能在无边无际的天空中玩耍了,它这时候,会想说什么呢?     3) 是呀,蝴蝶是有生命的,它更希望能自由地飞翔。让我们和美丽的蝴蝶四处飞舞吧!(齐读第三小节)   (四)第四小节    1.走进美丽的雏菊。     1) 出示2张图片)这里有两幅图,你知道哪一幅图是雏菊呢?为什么是这幅图呀?     2) 像这样刚出生的,我们就叫做雏。     3) 刚出生的小鸟叫雏鸟,哪刚出生的小鹰你知道叫什么吗?     4) 还有雏什么呢?    2.感受欣喜,雀跃的心情。     1) 导语:看到第一朵雏菊,你会怎么样呢?(高兴、兴奋)让我感受一下你的高兴好吗?     2) 把你的欣喜大胆地展示出来吧!     3) 你发现了第一朵刚刚开放的雏菊,确实值得高兴!      4) 看到这么美丽的雏菊开放,我也忍不住想像小鸟一样连蹦带跳,谁想把这好消息告诉大家?    3.与小花朵对话。     1) 见到这么可爱的小花朵,谁想和它打打招呼?还有谁想和它说说话?     2) 练习句式:小花朵,——————?    4.比高擂台。     1) 谁再来亲切地问候一下可爱的雏菊?(出示:小花朵,你还记得我吗?你看我又长高了多少!)     2) 我们来比一比高吧!谁长高了?3:     3) 自豪极了,真羡慕你,又长高了!还有谁想长高的?     4) 还有谁想和他们比一比的?    5.再次感受雏菊的美。      自豪的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朵美丽的雏菊吧!   (五)第五小节     1.“绿苞”是什么?(绿苞,就是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可以让学生看图片感受)    2.为什么说是沉睡的溪流?(预设:冬天溪流结冰了,春天来了,溪水融化了。)   (六)第六小节    1.与小草的亲密接触。     1) 谁想和小草来个亲密接触?     2) 让学生闭眼,用草去碰他的脸颊,让他说感觉,再让他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3) 还有谁也想试试……    2.用朗读表现不同的小草。     1) 有的时候,同样的一句话,但是不同的朗读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感觉,比如最后一行(啊,身边又钻出嫩绿的小草……)它介绍的是小草,可是不同的人,却会让人看到不一样的小草。谁想来试一试。    2) 这根小草正偷偷地探出头来呢(学生轻轻地读)    3) 这根小草早就忍不住想露出身子了(学生重重地读)    4) 这真是一根调皮的小草(学生读地快)    5) 看来这根小草可是费了好久的工夫才钻出来的(学生读的慢慢的)    6) 感谢你们的精彩朗读,它让我看到了各种各样,徐徐如生的小草。   四.回味春天——配乐背诵全文。    1.导语:春天是这么美,使人这么快乐,让我们再一次在优美的音乐中,去体会快乐的春天吧!    2.媒体画面演示春天五彩斑斓的美景,伴随优美的轻音乐,引导学生背诵。   五.再找春天——阅读课外春的文章    1.导语: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到处都向我们传达春的消息。让我们再找一找春还有哪些消息?请你自己读一读,找一找,把你找到的消息,可以用笔来横一横。可以一边读一边横。    2.交流:你找到了哪些春的消息?(学生读一读横的句子)   六.写写春天——回信呼应    1.导语:春天是无处不在的。读书的时候,春天就藏在诗文里,唱歌的时候,春天就在音符上跳跃,画画的时候,春天就在画笔下变得丰富多彩。    2.课外拓展:(回信)      刚才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有一位春的朋友在找春天,那就让我们把这些春的消息在下课以后,动笔写一写,然后放在这信箱里,告诉他,帮他找到春天,好吗?让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一起去寻找这美丽的春天吧! 2、爱唱歌的小溪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会写12个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难点:领略歌溪的生命力,体会作者对小溪、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条会唱歌的溪流,它会给村里的人带来什么呢?让我们随着这条欢快的溪流一起去看一看,它会给人们带来哪些欢乐?(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认真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同桌互相检查朗读情况,互相正音。    3.听课文朗读录音,标出不认识的生字、新词。   三、生字探究,识记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自由拼读、识记。    (1)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认读生字。      2)指名读,师生共同正音。       重点指导读准下列生字的音。       源:yun,注意不能读成“yn”。       滑:hu,不能误读成“f”。       虽:suī,声母是平舌音“s”,不是翘舌音“sh”。      3)同桌互读。      4)“开火车”读生字。    (2)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指导字形及书写要求。      2)老师范写“爬、翻”两个字。      3)学生练习写字。    2.结合课文词语释义、积累新词。      流淌:流动。      文静:(性格、举止等)文雅、安静。      争先恐后: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浑厚:朴实雄厚。   四、指导朗读    1.听课文朗读录音。    2.学生试着模仿录音朗读。    3.学生自由练读。    4.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议。     句子是否通顺,是否有感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 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歌溪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体会作者对小溪、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难点:领略歌溪的生命力,体会作者对小溪、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和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   二、探究释疑、交流感悟    1.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全班齐读。     (2)释疑:村里的人为什么把溪流称作“歌溪”?       (因为这条溪流爱唱歌,所以村里的人叫它“歌溪”)    2.学习第2自然段。     (1)男生读,女生听。     (2)想想:为什么说歌溪像一个调皮的孩子?     (3)投影出示下面的句子,理解句子。       “源头的水是清亮的,闪着光,从长满苔藓的山崖上跳下来,溅起一蓬蓬亮晶晶的水花。这时候,歌溪像一个调皮的孩子,它的歌声有点儿野。”       (歌溪源头的水银亮闪光,从长满苔藓的山上流下来,溅起一蓬蓬亮晶晶的水花,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     (4)投影读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水从长满苔藓的山崖上跳下来。        水从长满苔藓的山崖上流下来。     (5)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3.学习第3自然段。     (1)女生读,男生听。     (2)读文后思考:为什么说歌溪像一个调皮的孩子?     (3)闭上眼睛,想像歌溪欢快、活泼的样子,然后说给同学听。     (4)投影学句。       “石板上披盖着长长的青苔,像鲜绿的丝线,又像姐姐的长发。”       (这一句把青苔比作丝线,是颜色上存在相同之处,都有“绿”的特点。把它比作姐姐的长发是从“长、亮”两个特点来描写青苔的)       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用“像……又像……”口头说话。     (5)指导朗读。(要带着欢快的语调来读)    4.学习第4自然段。     (1)教师范读。     (2)讨论交流。       1)这一自然段写出歌溪什么样的特点?(文静)        教师指导:“文静”指文雅、安静,说明歌溪流动缓慢,气势小,发出的声音较小。       2)这一自然段还着重写了什么?        (溪边树林里的各种鸟叫声)       3)想像一下百鸟歌唱的欢快场景。        a. 说一说,文中写了哪些鸟。(金翅鸟、杜鹃鸟、画眉鸟、大山雀、白头翁)        b. 演一演,模仿一下鸟叫。       4)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    5.学习第5~7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     (2)歌溪带给我们哪些欢乐呢?带着这个问题到课文中找一找,画一画。(小组合作学习)     (3)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三、再读课文,巩固深化    1.指明分自然段朗读全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对歌溪说几句话。   板书设计                2.爱唱歌的小溪               调皮  歌声有点野       小溪      活泼  歌声充满欢乐               文静  歌声非常美妙            在夏天涨水  给予我们欢乐 3、蒙蒙细雨 ●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内容。     难点:领略藏族山村初春的美丽景色,体会文中蕴涵的情感。                          第一课时   ● 课时目标    1. 学习13个生字。    2. 通过有序地观察图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 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春天,是万物复苏、作物生长的季节;春天,更是孩子们沐浴科学雨露的大好时光。老师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呕心沥血,默默无闻地奉献,留下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蒙蒙细雨》这篇文章。看看藏族的孩子们是如何学习的。   二、看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出示挂图。     指导同学们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要求:     (1)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     (2)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干什么?     (3)她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2.学生回答后,老师补充。     (在雪山脚下的一座小学校里,一位藏族女老师正认真地给孩子们讲课)    3.总结看图方法。     (1)老师叙述:怎样观察一幅图画呢?首先要按一定顺序观察图上的内容,其次抓住重点内容进行观察。     (2)同桌讨论:怎样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从主要画面到次要画面或从次要画面到主要画面)   三、对照图画,自学课文    1.听课文朗读录音,画出文中的生字。    2.学生自由读文,读准生字的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   四、看图理解课文    1.请同学们找出直接描写图画的自然段。(第4自然段)    2.指名读第4自然段,其他同学用“”画出直接描写图画的句子。     (啊!书声琅琅的教室里,不也在下着一场融融春雨吗?那辛勤的藏族女教师,正在播洒着科学文化的雨露,孩子们红扑扑的脸蛋儿,每过雨露中的桃花,清脆的读书声,赛过那云雀的歌声)    3.指导学生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找出来的句子。   五、课堂小结     你们知道这位辛勤的藏族女教师是如何播洒科学文化的雨露的吗?我们明天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 课时目标     1.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抓住重点语句品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漫步花瓣藏族翅膀水滴天幕    2.指名读课文。   二、有感情地朗读,深入体会情感    1.读读、画画重点词句,探究沐浴着蒙蒙细雨的藏族美景。     (1)自由快速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     (2)画出描写自然界春雨的有关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3)在读这些句子,体会到作者用词的精确。        从“捧着”“滚动着”“挂着”“戴着”这些词可以看出用词十分准确、恰当。     (4)理解重点句。(幻灯片显示)     (5)“举目望去,春雨中的藏族山村,像一个缀满珍珠宝石的童话世界!”        这句话把藏族山村比作什么?       (比作一个缀满珍珠宝石的童话世界)     (6)小结。        春雨中的藏族美丽而又神奇,我们一时说不尽。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吧!    2.朗读训练。     自愿读、齐读,启发学生读出美感,读出赞美之情。   三、品读感悟,了解教师里的春雨    1.再看挂图,想像图中所描绘的画面。    2.学生自读第4自然段。    3.投影出示句子。     “啊!书声琅琅的教室里,不也在下着一场融融春雨吗?”      (1)学生齐读。      (2)指名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4. 学生在练习朗读、熟读的基础上,背诵第4自然段。   四、课堂小结     春雨中的藏族山村,不仅景色美,人更美。你们体会得到吗? 4、短文两篇 ●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学写拟人句。     难点:学习短文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   ● 课时目标     1. 认识“遮、淅”;辨析多音字“没”。     2. 有感情地朗读《小雨点》,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     3. 学习写拟人句。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平时注意观察过下雨吗?谁能说一说下雨过程中和雨后的情景。     2.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描写雨中和雨后景象的。在这节课,我们着重学习描写雨中景象的短文《小雨点》。(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试读课文,要求读准文中带有注音的生字,再把句子读通顺。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字音读错的字或读破句的地方。     3.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纠正丢字、添字和读破词、读破句的现象。、   三、看图朗读,想像雨景     1.投影显示第一幅插图,看看图上有哪些内容?      (一个小男孩正站在窗前望着窗外的雨点发呆,树枝随风摆动,数不清的小雨点随风飘洒)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图中展现的是什么季节的雨?然后说说你生活中遇到的这样的雨是怎样的?   四、朗读感悟,欣赏体验     1.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说说下雨前大自然是什么样的?      (乌云突起,遮住了天空,淹没了太阳,明朗的天空变得阴沉起来)     2.比较句子。(投影出示)       蓝蓝的天空,被飞来的乌云遮住了。       蓝蓝的天空,忽然被飞来的乌云遮住了。      (1)指名读这两句话。      (2)说说这两句有什么不同。         (第二句比第一句多了“忽然”一词,表明乌云来得又快又急)      (3)再读这两句话,读出第二句强调的地方。      (4)将第二句按要求改变句式。         零零落落林把零零落落六遮住了。     3.默读第2~4自然段,体会各自然段的意思,然后全班交流。      (1)第2自然段描写雨中哪儿的景象?        (小雨点洒在玻璃窗上的画面)      (2)“点点晶莹的小水珠,连成一片,流出了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这句话如何理解?      (3)第3自然段着重写了哪儿的景象?        (公路上的景象。马路变得油光发亮,汽车像洗了个澡,车头灯光像一个圆圆的月亮)      (4)投影学句。        “来来往往的汽车也像洗了个澡,车头灯光像一个个圆圆的月亮。”         这一句把细雨冲洗汽车比喻成人洗澡,把细雨中的车头灯光比喻成一串串圆圆的月亮,拿我们所熟知的事物作比,又易于被学生所理解。      (5)说说第4自然段着重写了哪儿的景象?        (门前的大树和小鸟)      (6)品读美句。         “树叶被雨点洗刷得绿莹莹的,像一只只明亮的眼睛”让学生在读中去感悟、去体会。      (7)指导读出雨中景色的美。         1)老师范读。         2)学生仿读。         3)学生自读。         4)指名读。   五、课堂小结     你知道这篇课文介绍了哪些景象吗?希望你们能认真观察,并将它记下来,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好习惯。 第二课时   ● 课时目标     1. 认识“抖、溅、逐、谐、斑、斓”6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雨后》,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     3. 学习短文的写作方法。   一、谈话设疑、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雨中自然界的美景。那么雨后的自然界又是一幅怎样的景色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短文两篇的第二篇短文《雨后》。(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悟    1.学生自由出声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读错的字或读破句的地方。   三、熟读领悟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师生共同评议。    2.默读课文,找出各自然段所描写的自然段景物。    3.学生交流。     第1自然段:写了山野,空气清新。     第2自然段:写了水中的荷叶和青蛙。     第3自然段:写了蒲公英。     第4自然段:写了溪水和鱼儿。     第5自然段:写了蜻蜓飞舞。     第6自然段:写了五色斑斓的彩虹。   四、合作探究,质疑释感    1.质疑:雨后大自然的景象会是怎样的呢?出示表格。      天空 青蛙 青蛙 鱼儿 蜻蜓    2.小组合作完成。     (1)出示挂图,看看雨后的景象有什么特点。     (2)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相应的段落,完成表格。    3.小组合作汇报。    4.教师重点指导学词、学句,相机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1)投影:“荷叶拖着水珠,青蛙瞪大眼睛跳了上去,水珠抖落,溅出圈圈波纹。”体会用词的恰当。     (2)投影:“溪水哗哗唱着,鱼儿伴着歌声,摇头摆尾,跳起水族迪斯科。”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注意读出句间停顿,吐字要清晰,要读出雨过天晴清新洁净充满生机的美,读出对雨后景色的赞美之情。听录音朗读课文。    6.学生齐读课文。   五、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写了雨过天晴大自然清新洁净、充满生机的美,作者由于观察细致,所以描写得心应手,语言运用十分得体,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习作1大自然的声音 第一、二课   教学要求:    1. 引导学生构思。    2. 指导学生习作方法。   教学重点:突出声音的“奇妙”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交流平时所了解的大自然的各种声音,然后讨论这些声音能起什么作用。   教学过程:课前导语    1. 播放动物叫声的录音带。    2. 大自然的声音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能告诉我们天气的变化、季节的交替……还能激发我们无限的想像。   一、明确目标     引导学生解题。   二、资料链接    1. 出示课文插图。      看一看图上有哪些动物,每一种动物是如何叫唤的。    3. 想像一下,动物的叫声与天气的变化、季节的交替有什么关系。   三、习作构思     本次习作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 充分发挥想像力,展开丰富的联想,不受插图的拘束。    2. 先在脑海中想像大自然中美妙的画面,结合自身经历,然后再有条理地叙述下来。   四、资料共享    1.分小组交流知道的大自然的声音。    2.全班交流。   五、习作方法    1.在习作的过程中注意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来表现大自然声音的美妙、动听。    2.一定要写清楚每种声音的作用。    3.一种声音写完后再写另一种声音,层次要清楚。   六、开心练笔    1.开头就用课本中所给的句子:听,大自然的声音多么美妙!    2.练写“青蛙”的声音。     (1)学生说青蛙是如何叫唤的,它的叫声有什么作用。     (2)学生动笔写。   七、交流探究    1.学生以四人小组交流所写作的片段。    2.小组推荐其他学生好的写作方法。   八、小结归纳     学生总结其他学生好的写作方法。                         第三、四课   教学要求:    1. 作文讲评,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2. 指导学生修改习作方法。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修改习作方法。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怎样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学过程:   一、开心点评     点评上节课交流的材料,重点点评习作的可供借鉴的和修改的地方。   二、实践练习     学生进行习作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三、指导修改    1.指名读自己的习作,师生共同提出修改建议。    2.学生各自修改自己的习作。     本次作文存在的问题:   四、习作欣赏     欣赏佳作,点评佳作中的好句子、好词语。     点评:     佳作之优:     本次习作优秀作文有:   五、小节总结     本次习作同学们在生活中有认真、仔细地观察,所以写出来的大自然的声音丰富多彩。同时,能使用比喻、拟人的方法使文章更生动、形象。希望今后能继续这样,写出更多好文章。 语文活动1 教学要求:    1.认识形近字,了解汉字的多样性。    2、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愿望。    3、积累词汇。   教学重点:认识ABB式叠词,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积累ABB式叠词。   教学过程:   一、学习“万花筒”    1.认识形近字,了解汉字的多样性。     (1)教师: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些形近字。        投影出示:摸模幕辨辫瓣     (2)引导观察这些字的特点。字形相近,有的十分相似,书写时稍不注意就会弄错。     (3)指导书写。     (4)展示学生写的字,进行评议。    2.学习“我能写”。     (1)投影出示“绿莹莹”“湿漉漉”“亮晶晶”     (2)自读词语,理解词语特点。        这种类型的词属于叠词,前一个字不同,后两个字相同,这样的叠词叫ABB式叠词。     (3)仿例写词。        红彤彤红彤彤绿油油黑糊糊黑沉沉        甜蜜蜜酸溜溜静悄悄闹哄哄金灿灿    3.学习“我能连”。     (1)学生试连词语,然后读一读。     (2)指名汇报所连词语。     (3)师生共同纠正。     (4)连完后试着写成诗歌形式。     (5)背诵连成的句子。   二、学习“百宝箱”中的“读读背背”    1.黑板出示古诗《春夜喜雨》。    2.简介作者杜甫。    3.指名读诗,注意读准字音。    4.齐读古诗。    5.自由朗读,对学生质疑的问题,老师适当给予指导,诗句的意思不要求理解。    6.熟读成诵。   三、完成“大舞台”部分    1.总结式导入:我们学了春天的课文,读了春天的小诗,还去找寻了春天的足迹,欣赏了春天明媚的风光。在这春光明媚的时节,我们就一起来放飞自己的新年愿望吧!    2.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评论。    3.建议学生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愿望,布置一间“放飞你的心愿”的教室。    4.举办一次“放飞你的心愿”的活动。   5、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会写“咏、碧、妆、剪、裁”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咏柳》。    3.理解古诗内容,想像诗句所描绘的景象,了解比喻的写法,激发对春天的热爱。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了解比喻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 谈话激趣:同学们,春天到来时,天气转暖,花开了,草绿了,小鸟又飞回来了,冰雪融化,种子发芽,春天的一切都充满着生机。春天是这样的美,所以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    2.释题:“咏”即用诗歌来歌颂和赞美。“咏柳”即是赞美柳树。那么诗人在诗中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学生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合作探究字词。     (1)互相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2)相互交流识记生字方法。     (3)释词:       碧绿:翠绿色的玉石。       妆:装扮,打扮。       万条:文中指无数根柳条。       丝涤:用丝织的带子。文中用来形容柳枝细长而柔嫩。       裁:裁剪。   三、深度感悟,合作探究    1.学习第一、二句诗。     (1)自由轻声朗读第一、二句,思考:这两句是是什么意思?     (2)指导看图:你看到了什么?(一个儿童坐在一棵柳树上吹着竹笛)从远处看,倒垂下来的柳条像什么?(像用丝织成的带子)     (3)理解句意。       谁能试着说说第一、二两句诗的意思?       (高高的柳树如同碧玉装饰成的一样,万千条柳枝好像垂下来的绿色丝带)     (4)指导朗读。       一要读出对诗人的赞美,二要读出节奏感。     引导:诗人从柳树写到柳枝,又从柳枝写到柳叶,诗人看到这细嫩的柳叶,是怎样想的呢?    2.学习第三、四句诗。     (1)指名读第三、四句。     (2)交流汇报:诗人是怎样想的?       (柳叶怎么这样细这样尖,好像是人裁剪出来的)     (3)诗人又想到是谁裁剪的呢?        (二月春风)     (4)诗人为什么会想到二月春风呢?       (因为春风一吹,吹绿了柳树)     (5)投影出示:“二月春风似剪刀”,引导理解。     (6)谁能说说这两句的诗意。   四、指导朗读,背诵    1.教师范读。    2.同桌对读。    3.指名读。    4.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试着背诵。   五、小结     在春天里看到吐出新绿的柳树,就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所以许多诗人都写是赞美杨柳。诗人赞美杨柳更为奇特,从“树——枝——叶”联想到“碧玉”“绿丝涤”,最后把二月春风比作剪刀,仿佛是二月春风把这剪刀裁出满树又细又嫩的柳叶。   六、扩展升华     诗人描写的柳树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那么你眼中的柳树又是怎样的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画一画、说一说、写一写、唱一唱……)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会写“绝、鸣、岭、泊”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绝句》。并会默写。    3.理解古诗内容,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了解比喻的写法,激发对春天的热爱。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了解比喻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咏柳》。    2.全班齐背《咏柳》。      教师: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描写春天柳树的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描写春天景物的另一首诗《绝句》。    3.介绍杜甫创作这首诗的背景。      诗人在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刚刚平息。杜甫到了四川成都的杜甫草堂,那时正是春天,他看到明媚的春色,心情十分愉快,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二、指导自学(按上节课的方法学习)    1.自读古诗,读准生字的音,读通诗句。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湘教出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教育教程.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eliwenku.com/p-2623029.html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