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1].doc

收藏

编号:2625999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307.78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5
  
10
金币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计算机基础知识 教案
资源描述:
/. 计算机基础知识 CPU 课题:第一节、计算机的发展简史、分类及特点。 课型:理论课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概况、从而理解推动计算机发展的根本因素。 2、知道计算机的分类 3、了解计算机的特点,以便以后有条不紊的进行学习。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分类、发展及特点 教学难点:计算机的分类 教学方法与教具:教室讲述法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计算机的出现使得全球各个领域都得以迅速发展,无论工业、农业、天文、科研,并且加快了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可以说,未来的世界,将是一个计算机的世界,不会使用计算机,不让计算机成为自己助手的人,在今后的世界里将会“寸步难行”。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计算机的发展。 【讲授新课】一、计算机的发展。 1642年法国制成第一台计算机(机械式) 1654年出现计算尺。  1887年制成手摇式计算机。 1946年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计算机从出现至今的发展变化: 1、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7)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电工系和阿伯丁弹道实验室46年制成的数字积分和电子计算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它有18000个电子管,1800个继电器,10000只电容和7000个电阻,占地170平方米,重30吨,长达30米。耗电150千瓦,每秒可进行加减运算5000次。目的在于计算炮弹及火箭、导弹武器的弹道轨迹。用于科学计算。代表:ENIAC。 特征:使用电子管为逻辑元件。 2、晶体管计算机(1958-1964)47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出晶体管,195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制出晶体管计算机,应用从军用转为民用。几十万次至几百万次,运算速度:IBM7090. 特征:全部使用晶体管,速度提高,内存增加、体积、重量减少。 3、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65-1970)64年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公司)推出了IBM-360型计算机,速度每秒几百万到几千万次,与通讯网络相结合,实现远距离通信,应用于飞行航天、气象预报、核反应、遗传工程、密码破译、游戏、学习等。代表:IBM-360小型机。 特征:集成电路。 4、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现在)速度成倍提高,体积成本成倍减少。计算机真正走入家庭。每秒几亿至几百亿,代表:IBM4300系列。 5、智能化、网络化、生物化。 二、计算机的分类。 按性能类型分:巨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和微型机。 按原理分: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和混合式计算机。 按用途分: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 常见计算机分:台式计算机、笔记本、服务器。 三、微机按CPU字长和功能划分为5代: 1(71-74)4位和低档8位微机 :MCS-4 第一台微型计算机,其微处理器是Intel4004 2(74-77)中高档8位机:8080 M6800 Z80 3(78-84)16位微机:8086 Z28000 M68000 8088 80286 4(85-92)32位微机:80386 MC68020 80486 Z80000 5(93-今)64位微机:Pentium 四、计算机的特点: 1、运算速度快 2、计算精度高 3、具有记忆和逻辑判断能力 4、可靠性高、通用性强 五、微机的特点: 1、功能强 2、可靠性高 3、价格低 4、适应性强 5、周期短、见效快 6、体积小、重量轻、耗电省 7、维护方便 六、计算机发展趋势:巨型化、微型化、智能化、网络化和多媒体技术 作业安排: 1、简述计算机的发展 2、简答计算机的分类 3、说说计算机特点。 课题:第二节、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课型: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以便能更好的进行计算机的学习。 2、掌握一些必备的计算机知识。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教学难点: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教学方法与教具:理论讲述+举例说明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计算机的出现是20世纪科学技术的卓越成就之一。它的诞生导致了一场伟大的技术革命。计算机在科学技术、工农业生产及国防等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讲授新课】 总的来说,计算机的主要应用在如下几个方面: 1、数值计算。如:数学、物理、天文、原子能、生物学等基础学科,以及导弹设计、飞机设计、石油勘探等方面大量、复杂的计算都需要用到计算机。有的科技必须借助于计算机,否则结果就会失去意义。如:天气预报。 2、信息处理:主要指非数值计算。人类在科学研究、生产实践、经济活动和日常生活中获得了大量的信息,为了更全面、深入、精确地认识和掌握这些问题所反映的问题,需要对大量信息进行分析加工,这就是数据处理的课题。信息处理的任务,就是对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分类、排序、计算、传送、存储以及打印报表或打印各种所需图形等。特点:不涉及复杂的数学问题。但要处理的数据量大。有大量的逻辑运算与判断,输入输出量也很大。 3、过程控制。利用计算机在生产过程、科学实验过程以及其他过程中,及时地收集、检测数据,并由计算机按照某种标准或最佳值进行自动调节和控制,这就是过程控制。计算机应用在工业生产中,可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提高数量和质量,还可应用于宇航和军事领域,如导弹、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飞行器控制。很多实时系统、分时系统等就是计算机对工业的过程控制。 4、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主要目的是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智能,其应用领域包括模式识别、景物分析、自然语言理解和生成、博弈、专家系统、机器人等。当前的成果如:自动翻译、战术研究、密码破译、医疗诊断等。 5、计算机辅助系统。 包括:CAD(Computer Aided Design)计算机辅助设计,就是利用计算机的图形能力来进行设计工作。 CAM( 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计算机辅助制造,就是利用计算机进行生产设备的管理、控制和操作的过程。 CAI( 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计算机辅助教育,它是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而迅猛发展的一个领域,它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图、文声功能实施教学,是未来教学的发展趋势。 6、信息传输网络,信息在信息社会中,是知识、是战略资源。今天,信息传输、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成了一个国家不可缺少的东西。 7、多媒体,多媒体是融合两种或者两种以上媒体的一种人机交互信息交流和传输媒体,使用的媒体包括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电视图像。 信息处理的作用表现:数据加工、“海量”存储、通信、多媒体技术、智能化决策。 作业安排: 1、简述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课题:第三节、计算机中数的表示 课型: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计算机计数的特点和二进制计数的优点。 2、使学生了解计算机计量单位,并与数学中的计量单位相区别 教学重点:计算机存储容量单位的换算 教学难点:计算机存储容量单位的换算 教学方法与教具:理论讲解+实例分析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通过上两节的学习,我们对计算机的发展以及其特点等作了学习,并对其应用领域有了初步的理解。但是计算机怎样实现数据存储、文件处理的呢?计算机是怎样来计数和运算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一下。 【讲授新课】 一、数制:我们常用不同的方法表示数值,这种数的表示系统称为数制。常见的有如:十进制、十二进制、六十进制等,今天,计算机里又引入了新的数制、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 二、二进制的优点 (1)易于表示:用一种具有两种状态的元件就能表示:如电灯开关、晶体管的导通与截止,双稳态电路输出端的高电位与低电位,门电路的正脉冲与负脉冲,磁芯的正剩磁与负剩磁。若十进制则需要具有十个稳定状态的元件,这很难找到。 (2)算术运算比较简单,可以使计算机结构简化。 (3)采用二进制可节省设备。如:0~99之间数需要两位设备,而每们为十状态,状态数为102=20,使用二进制为0~1100011。要7个设备。每位设备二状态,状态数为27=14。 (4)在分析和设计计算机时可采用逻辑代数,便于实现逻辑代数有利于节省设备,提高速度和增加可靠性。. 三、进制数的特点。 进位计数制,就是按进位方式计数。(1011)2 (89)10 (73)8 (AF)16 (1)十进制计数表示法(Decimal) 特点:以10为底,逢十进位,需要10个数字符号0、1、2、…9 逢十进一,借一当十。 表示:十进制ND表示为ND= 如:374.53D=3102+7101+4100+510-1+310-2 (2) 二进制计数表示法(Binary) 特点:以2为底,逢二进位,需要2个数字符号0、1 表示:二进制数NB= 如:1101.1B=123+122+021+120+12-1 (3) 八进制计数表示法(Octal) 特点:以8为底,逢八进位,需要8个数字符号0、1、2、3、4、5、6、7 表示:八进制数NO= 如:724.6O=782+281+480+68-1 (3) 十六进制计数表示法(Hexadecimal) 特点:以16为底,逢十六进位,需要16个数字符号0、1、2、3、4、5、6、7、8、9、A、B、C、D、E、F 表示:十六进制数NH= 如:724.6O=782+281+480+68-1 作业安排: 1、何为数制 2、二进制的优点 3、简要写出各进制的特点。 4、表示出下列进制数。 8254.10D 10110.011B 724.63O 13E4.A5H 课题:第四节、数制及其相互转换 课型: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二进制表示数的方法 2、懂得各数制之间的转换 教学重点:数制之间的相互转换 教学难点:数制之间的相互转换 教学方法与教具:理论讲述+举例说明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对数制的计数表示法进行了深入学习,并知道了各数制的特点及其各自的表示方法。还学习了计算机中计数的特点和二进制计数的优点。、并对各种计算机中常出现的信息单位给大家一个初步的理解,以及其换算作了一定的学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各个数制之间的相互转换。 【讲授新课】 1、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转换成十进制。 规则:把每一位的进制数字乘以其相应的位值,并将各乘积相加。 例:(11011.101)2=1*24+1*23+0*22+1*21+1*20+1*2-1+1*2-2+1*2-3 =16+8+2+1+0.5+0.125 = (27.625)10 (756)8=7*82+5*81+6*80 =448+40+6 = (494)10 (1F2)16=1*162+15*161+2*160 =256+240+2 = (498)10 2、十进制转换成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 规则:①用位值去除十进制数,并记下余数。 ②将以上除式的商除以位值,记下余数。 ③如此一直到商数的整数为0 1 2 57 ④将余数组成一个相应的进制数,第一次所得的余数为最低位,最后得到的余数为最高位。 0 2 28 例:(57)10=(111001)2 0 2 14 2 2 3 7 (173)10= (255)8 1 2 0 (278)10= (10C) 16 3、二进制转八进制、十六进制。 规则:二进制转八进制按三位划分,整数不足三位前面添0,小数不足三位后面添0;二进制转十六进制按四位划分,整数不足四位前面添0,小数不足四位后面添0, 例:(1110101.11101)2=(165.72)8 (1110101.11101)2=(75.E8)16 4、八进制、十六进制转换成二进制。 规则:八进制转换成对应的三位二进制。    十六进制转换成对应的四位二进制。 例:(735)8=(111011101)2 (1E1)16(111100001)2 附:对应关系: 八进制 十六进制 二进制 八进制 十六进制 二进制 0 0 000(0000) 8 1000 1 1 001(0001) 9 1001 2 2 010(0010) A 1010 3 3 011(0011) B 1011 4 4 100(0100) C 1100 5 5 101(0101) D 1101 6 6 110(0110) E 1110 7 7 111(0111) F 1111 作业安排: (1001101)2=(  )10   (58)10=(   )2 (372)8=(   )10   (174)10=(   )8 (C3)16=(    )10   (588)10=(   )16 (11110101.1011)2=( )8(111010111.01)2=( )16 (627)8=(     )2(3AC)16= (       )2 课题:第五节、信息单位及编码 课型: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信息的单位:位、字节、字 懂得编码的特点和编码原理 教学重点:了解信息的单位:位、字节、字 教学难点:懂得编码的特点和编码原理 教学方法与教具:理论讲述+举例说明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人与计算机进行对话,实现信息交换,其基本的方法是将我们人理解的信息转换为计算机能理解的0、1两个状态,而这0、1两个状态是通过电信号来实现。具体数值之间的相互转换我们已经在前面给大家介绍过,今天我们就来具体学习何为信息及其单位和编码。 【讲授新课】1、信息:信息是人们在社会中获得的一些消息、报道、事实、图象、数据、新闻、知识等事实。计算机中所说的信息也可以理解成数据。 信息单位。 (1)位(Bit)b:计算机只使用0,1两个数字,即二进制位。位是计算机的最小单位,而CPU向存储器传递或从中取出信息时,不是存取“位”,而是用“字节”和“字”来工作。 (2)字(Word)字是位的组合,并作为一个独立的信息单位来处理,计算机字的意义因计算机类型、字长及使用者要求不同。 (3)字长指一个存储单元中可以存放的比特数,是衡量计算机规格的重要标志。 (4)字节(Byte)。将字划分为较小单位为字节,通常为机器字长的一半或1/4,字节为信息的独立单位,一般一个字节由8个二进制位组成,即连续8比特为一个字节,一个西文字符占一个字节(半角),一个中文占两个字节(全角) 计算机存储容量指计算机所能存储的总字数(字节),一个存储单元可以存储一个1位二进制数(字节),故存储容量是存储单元总数。 存储容量单位:K、M、G、T。 1K=2=1024字节  1M=2*2=1024K字节 1G=1024M      1T=1024G 2、编码原理。 屏幕上的字符,无论中西文都以字形加以区别,而计算机只能用数字代码更确切一点说是二进制数字代码来表示各个可显示的字符,为了使计算机使用的数据能够共享和传递,因此必须对字符进行统一的编码。 (1)、英文字符的ASCII(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码。 ASCII码由基本的ASCII码和扩充的ASCII码组成。是计算机代码的最基本单位。每个ASCII码为一字节。ISO采用作为国际通用信息交换码。 a 基本ASCII码:二进制最高位为0的数字,范围是0~127,(即00000000B~01111111B或00H~7FH)其中0~31(00H~1FH)为控制代码,32~127(20H~7FH)为显示字符。如:32是空格,65为”A”,97为”a”。 b 扩充ASCII码:二进制最高位为1的数字,范围是128~255,这些代码也有国际标准,但为可变字符。各国利用它来规定自己国家的语言文字等代码。 (2)汉字的编码:汉字的标准码是我国国家标准总局颁发的“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简称国标码。代号:GB2312-80 汉字本身的特点决定了汉字编码处理与西文的拼音文字处理有较大差别,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比拼音文字困难得多。它涉及多种编码。首先,将汉字转换成计算机能接爱的0、1组成的编码为汉字输入码(外码),输入码进入计算机后必须转换成汉字内码才能进行信息处理,为了最终显示、打印汉字,再由内码转换成汉字字形码。此外,为了使不同的汉字处理系统之间能够交换信息,还设有汉字交换码。 A、汉字外码:(汉字输入码)是利用西文标准键盘的字母、数字、符号键组合生成汉字的编码,其评价标准:是否唯一、是否简单易学。是否能达到较高的输入速度。分类:数字编码、音码、形码、音形码。 B、汉字内码:汉字内码是汉字在计算机内部存储、处理和传输用的信息编码。西文字符一字节,高位为0,汉字内码为二字节。 C、汉字字形码:汉字输出时产生的汉字字形。显示字形的方法:位图、矢量、轮廓。 ①位图字形:点阵字形,用MN的像素阵列来表示汉字字形。 ②矢量字形:用一组折线来表示汉字字形。 ③用一组直线与曲线段来表示字形。 汉字 输入 设备 汉字输入码 输入管理模块 汉字内码 汉字库 汉字字形码 汉字 输出 设备 作业安排: 1、简述信息单位间的关系 2、简述汉字输入输出的编码过程 课题:第六节、计算机中数的表示 课型: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定点数与浮点数的定义 2、懂得带符号数的三种方法 3、会用原码、反码、补码表示带符号数。 教学重点:会用原码、反码、补码表示带符号数。 教学难点:理解定点数与浮点数的表示原理 教学方法与教具:理论讲述+实例分析 教学过程: 计算机内部能直接表示与使用的数据有数值数据,字符数据和逻辑数据,后两种我们常用ASCII表示,那如何表示数值数据,如何处理数点与正负号呢? 一、定点数与浮点数 小数点在数据中位置固定不变的数为点点数 小数点在数据中位置可变(浮动的)数为浮点数 定点数表示数有两种:①小数点固定在数的最低位后(整数) ②小数点固定在数的最高位前(绝对值小于1) 符号 符号 数据 数据 浮点数可表示任意一个二进制数N N=2iS,一个数的大小超出了浮点数能表示的范围时:计算机就无法表示该数,比情况称之为溢出。 二、带符号数的表示:(三种表示方法) ① 原码表示法 原码表示法规定:正数的符号用0表示,负数的符号用1表述,数值部分按一般二进制数的形式表示。 如:X=+101011 则原码为01010111,即[X]原=01010111 X=-101011 则原码为11010111,即[X]原=11010111 [+0]=00000000 [-0] =10000000 ② 反码表示法 反码表示法规定:正数的反码表示与其原码表示相同,负数的反码表示是将该数的原码除符号位以外,其余各位取反 例:X=+1010111 [X]原=01010111 [X]反=01010111 X=-1010111 [X]原=11010111 [X]反=10101000 [+0]反=00000000 [-0]反=11111111 ③ 补码表示法 补码表示法规定:正数的补码表示与其原码表示相同,负数的补码表示位先求该数的反码,再在最低位加1 例:X=+1010111 [X]原=01010111 [X]补=01010111 X=-1010111 [X]反=11010111 [X]反=10101000 [X]补=10101001 为了便于计算,带符号的数一般都用补码表示。 作业安排: 写出下列各数的原码、反码、补码。 +56 -99 -115 课题:第七节、计算机系统 课型: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对一个计算机系统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2、知道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组成及其各部件的功能及工作原理。 3、知道软件的分类及作用。 教学重点:计算机系统的概念,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组成和其各部件的功能及工作原理,软件的分类及作用。 教学难点:各硬件的功能及工作原理,软件的分类及作用。 教学方法与教具:理论讲述+实例分析。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人与计算机进行对话,实现信息交换。其基本方法是将我们人理解的信息转换计算机能理解的0、1两状态,而这0、1状态是通过电信号实现,因此我们要通过计算机系统来实现它。 【讲授新课】一、计算机是依靠硬件和软件的协同工作来执行给定任务的。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应包括硬件(Hardware)系统和软件(Software)系统两部分。 1、硬件指计算机中由各种电子、机械、磁性、光的器件或装置组成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物理实体部分,它是计算机的“躯体”。也可以说硬件系统就是指存储器、控制器、运算器、输入输出设备、主机及外设等。 2、软件指控制、管理和指挥计算机工作和解决各类应用问题的所有程序和技术资料的总和。它是计算机的“灵魂”。软件系统是各种程序的总称:即人为编制的让计算机完成某一特定任务的程序集合。 二、硬件系统: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美籍匈牙利科学家,是计算机之父)。硬件结构是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 数据程序 输入设备 存储器 运算器 控制器 输出设备 输出信息 数据信息流向 控制信息流向 1、运算器:是执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部件,它的任务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运算器由算术逻辑逻辑(ALU)、累加器、状态寄存器和通用寄存器等组成。 2、控制器:其主要作用是使计算机能自动执行程序。它能产生各种控制信号,决定在什么时候、根据什么条件执行什么动作,使整个计算机能够有条不紊的工作。 在大规模集成电路后,运算器和控制器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称为中央处理单元,简称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又称微处理器。产品的型号(8088――Pentium 4) 生产公司:Intel AMD Cyrix TI 性能指标:主频(时钟频率)总线宽度(控制、地址、数据总线)速度(内存总线、扩展总线)高速缓存(Cache)。 3、存储器:是计算机的记忆部件,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按其组成介质和存储速度可分为内存储器(主存储器或内存或主存)和外存储器(辅助存储器或外存或辅存)。 内存又分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和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储器)。单位为KB、MB、GB。 外存有软盘:8.25 5.25 3.5 2.5 软盘:表面涂有金属氧化物磁性的圆形塑料盘 硬盘:温盘,Seagate NEC IBM 硬盘:表面涂有金属氧化物磁性的金属圆盘 光盘:CD-ROM、CD-RW(20 12 8 5.25 3.5 2) U盘:32M、64M、128M、256M 软盘的盘面上有一圈一圈的同心圆环,称为磁道,每个磁道又分为几个区称为扇区.DS(Double Side)双面,DD(Double Density)双密 HD(High Density)高密,3.5寸盘:28016512=1.44M 内存和CPU做在一块板上称为主机。 4、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触摸屏、手写笔、麦克风。 5、输出设备:显示器(分辨率)、打印机。 三、软件系统分为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两部分。 系统软件是管理、控制和维护计算机,并支持应用程序运行的各种软件。它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效率,方便用户使用。均由计算机厂家或软件开发商提供。包括操作系统和汇编、编译系统,语言处理系统,支持软件等。 应用软件:为解决各类实际问题而设计的程序称为应用软件。应用软件适用于特定的应用领域。应用软件可由用户自己开发,也可在市场上购买。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程序库,软件包、套装软件。如:MIS、Office、图形图像处理、游戏软件、学习软件等。 作业安排: 1、简述计算机系统组成,并说出各部分的作用。 2、简述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组成。 课题:第八节、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及硬件配置 课型: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内部是怎样工作的。 2、让学生知道基本的硬件系统的配置。 教学重点: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与教具:理论讲述+实例分析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我们在对计算机系统有了完全的了解之后,知道了计算机工作必须在硬件、软件的支持下才能进行工作的,但计算机系统究竟是怎样工作的呢,我们就得深入去学习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讲授新课】一、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是美籍匈牙利科学家冯••诺依曼于1946年首先提出来的。他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三条: (1)计算机是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所组成。 (2)程序和数据在计算机中用二进制数表示。 (3)计算机的工作过程是由存储程序控制的。 计算机能够自动地完成运算和处理过程的基础是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原理是冯••诺依曼思想的核心。 二、微机硬件系统的配置。 PC(Personal Computer)机由CPU、存储器、总线和输入输出接口电路等组成。PC机的配置包括所选择的CPU的大小、内存容量、外存类型及所选择的外部设备等。 CPU的微型计算机的心脏,它决定了计算机的性能和档次。CPU一般由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工艺制成的微处理器芯片构成。世界上第一块微处理器芯片是Intel公司于1971年研制成功的。称为Intel4004,字长4位。以后出现的有8位芯片8080,准16位芯片8088,16位芯片8086、80286,32位芯片80386、80486、Pentium、PentiumI,64位芯片芯片PentiumIII、Pentium 4。的字长越长,其处理能力就越强。 其次就是存储器的选择。PC机存储器也由内存和外存组成,内存通常采用存取速度快的半导体存储器,因为价格高,容量不能做得很大;外存则采用价格便宜的存储器,但存取速度比较慢。随着其价格的不断下降,现代PC机已有条件采用各种类型的存储器建立合理的存储层次体系。 CPU 高速缓存 主存 辅存 海量存储 存取速度更快 单位价格更高 存取容量更大 内存 外存 主存就是内存,不用计算机其主存也不一样,如PC/XT为1MB,PC/AT286为1MB以上;PC/AT386、486为2MB,8MB,16MB或更高,今天,pentium的能达到几百M,如:128MB,256MB,512MB等,还有对于DOS操作系统还有常规内存、上端内存、扩展内存、扩充内存等。    第三、接口电路是CPU与外设之间的连接缓冲,接口电路通过总线与CPU相连,CPU和外设的工作方式、工作速度、信号类型都不相同,通过接口电路的变换作用,把二者匹配起来。接口电路包括一些专用芯片、辅助芯片以及各种外设适配器和通信接口电路等。不同的外部通过不同的适配器连接在主机上。常用的适配电路有: (1)软、硬盘驱动器适配卡。 (2)显示器适配卡,又称显卡。用于与显示器连接,如:VGA TVGA SVGA等。 (3)并行打印接口卡,用于与打印机连接。 (4)存储器扩展卡,用于扩充存储容量 (5)串行通信适配电路,用于与计算机通信有关的设备的连接。 第四、总线:总线是连接PC机的CPU、存储器和外部设备的公共信息通道。由三部分组成:数据总线(Data Bus)、地址总线(Address Bus)和控制总线(Control Bus)。 (1)数据总线(DB)在CPU与内存或输入、输出接口电路之间传送数据。DB位数的多少,反映了CPU一次可接收数据的能力。其传递的数据信息是双向的。 (2)控制总线(CB)控制总线用来传送各种控制和应答信号。一类是由CPU向内存或外设发送的控制信号,一类是由外设或有关的接口电路向CPU送回的信号。 (3)地址总线(AB)地址总线用来传送CPU访问存储单元或传送输入、输出接口的地址信息。 第五、显示适配器。(适配卡) MDA:单色显示器(Monochrome Display Adapter)720350 CGA:彩色图形显示器(Color Graphics Adapter)320200 EGA:增强型图形显示器(Enhanced Graphics Adapter)640350 VGA:视频图形显示器(Video Graphics Array)视频图形阵列 640480、800600、1024768、1200800 第六:显示器(CRT 纯屏 液晶)字符形显示器,图形显示器,图像显示器 课题:第九节、计算机程序语言 课型:理论课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明白计算机程序的概念和作用。 使学生了解整个程序执行的全过程。 知道计算机中的几种程序语言。 教学重点:各程序的概念及程序执行过程和计算机语言 教学难点:程序执行过程 教学方法与教具:理论讲述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在前一节课我们对计算机的软件系统作了一个全面的学习。知道软件分为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两部分,系统软件是管理、控制和维护计算机,并支持应用程序运行的各种软件。而应用软件是为解决各类实际问题而设计的程序。但真正人与计算机进行交流,存在一个语言沟通的问题,那怎么来交流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给大家要讲的程序。 【讲授新课】一、程序及指令 1、程序:为解决某个问题而编制的一系列工作步骤,它可以由高级语言的语句组成,也可由机器指令组成。程序也可以理解为完成某一特定任务的一组指令序列或实现某一算法的指令序列。 2、指令:指完成一个特定的计算机操作的命令。计算机能够接受的二进制编码,每一个二进制的指令使计算机执行一个操作,计算机可规定执行若干指令,这些指令的结合就是机器语言指令系统。 3、机器指令是计算机唯一能够识别并执行的语言。它由二进制的指令组成。 二、程序设计语言:编写计算机程序所用的语言,用于人与计算机进行交流的语言,是软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分为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三类。 1、机器语言是用二进制数表示的、计算机能够理解和直接执行的程序语言。特点:不直观,编写难度大,易于出错,调试、修改繁琐,但执行速度快。是最低级的程序设计语言。 2、汇编语言是用助记符号将机器语言“符号化”的误译设计语言。在汇编中,用助记符代替机器语言中的操作码,用符号地址代替地址码。如用MOV表示数据传送,用ADD表示加法运算,用JMP表示跳转等。特点:比机器语言程序晚读、易检查和修改。同时也保持了机器语言编程质量高、运算速度快、占用存储空间少等优点。但汇编语言也是面向机器的,故通用性和可移植性差。即:能在某一类计算机上运行的程序,却不能在另一类计算机上运行,它也属于低级语言。 3、高级语言是面向问题求解过程的程序设计语言。分结构化的程序设计语言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与汇编语言相比有三大优点: (1)更接近自然语言:采用英语单词表达语句,便于理解、记忆和掌握。 (2)与机器指令不存在对应关系,程序短小精悍,不仅便于编写,而且易于查找错误和修改。 (3)基本上与具体的计算机无关,即通用性强。 目前常用的高级语言有:FORTRAN、FOXBASE、C、PASCAL、BASIC、VB、VC、VFP、POWERBUILDER、DEPHI。 三、语言处理程序。 1、源程序:用高级语言或汇编语言编写的程序称为源程序。计算机不能直接识别执行。 2、目标程序:用语言处理程序翻译而成的程序。 语言处理程序:汇编程序,编译程序,解释程序。 1、汇编程序:把用汇编语言编写的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的程序。 2、编译程序:将高级语言源程序整个地翻译成机器指令表示的目标程序,使目标程序和源程序在功能上完全等价,然后执行目标程序,得出运算结果。 3、解释程序:将高级语言源程序一句句地翻译为机器指令,每译完一句就执行一句,当源程序翻译完后,目标程序也即执行完毕。 四、支持软件:也称支撑软件,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进行管理和实施而使用的软件工具。 1、编辑程序,用户可以编辑源程序。 2、连接程序,将一些常用的标准程序汇集在一起放在一个程序库中。 3、诊断程序,用于诊断计算机硬件的各个部件能否正常工作。 4、调试程序,跟踪程序运行,便于发现错误和修改程序。 5、数据库管理系统:管理数据库的一种软件:Oracle Sybase. 五、程序执行过程简述: 源程序输入 编辑 编辑成磁盘文件 编译 编译成目标文件 连接 可执行文件的生成 执行 结果 作业安排: 1、程序设计语言的组成。 2、简述语言处理程序组成 3、简述程序执行的过程。 课题:第十节、计算机安全与病毒防范 课型:理论课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病毒出现的原因及病毒的概念、特点。 2、了解病毒的分类及传播媒介和规律,并懂得一些基本的防治方法。 教学重点:病毒的概念、特点防治。 教学难点:病毒的出现及规律 教学方法与教具:理论讲述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深入到了各个领域。从国际政治、外交、国防、财政金融,到家庭和个人生活都与计算机相关联。特别是微机的普及,网络的兴起,信息的共享,使得计算机安全问题自然也就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近几年来,在计算机安全方面最引人注目的是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简称CV)。据估计,计算机病毒每年在全世界造成的损失超过10亿美元。 自从1989年3月在我国西南铝加工厂发现首例病毒(小球病毒)后,不到半年时间,小球病毒、大麻病毒、巴基斯坦病毒、磁盘杀手病毒、疯狂拷贝病毒等迅速席卷全国,许多学校、机关单位上千台计算机计算机被病毒感染。机器不能正常运转,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那我们首先来看一下病毒的起源和特点以及它的防治方法。 【讲授新课】 (一)、首先我们来看看计算机病毒出现的原因: 1、来自计算机方面的原因(计算机病毒产生具有必然性) (1)、特洛伊木马:具有欺骗性 (2)蠕虫:常驻于一台或多台计算机中,有自动定位的能力。可将自身拷贝发给另一台机器。特点:诊断、拷贝即自动定位。 (3)磁心战:特点:攻击对方。 (4)Cohen的实验:Fred Cohen实验证明病毒存在的可能性。 2、来自其他方面的原因 (1)、系统的开放性:致使人们可以利用一些公开程序来生产病毒程序。 (2)、软件版权:软件的版权设计防非法拷贝程序,非法用户试图破解。 (3)、恶作剧:为显示自己才华,或为了好玩。 (4)、报复:如果某人对他作了什么不利他的事,它就让病毒发作。 (二)、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和特点 计算机病毒是指能够通过自身复制传染而起破坏作用的一种计算机程序。此定义有三个基本要素:程序性、传染性、破坏性。 计算机病毒程序是一种特殊程序。其特征如下: 1、程序性:一个技巧性很强的程序。是一系列指令的有序集合。 2、传染性:计算机病毒能够复制自身给其他程序。或放入指定位置。 3、欺骗性:用欺骗手段寄生在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1].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eliwenku.com/p-2625999.html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