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资料整理整编汇总.生物必修三基础知识资料填空(含规范标准答案).doc

收藏

编号:2627349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19.02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5
  
8
金币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资料 整理 收拾 整顿 整编 汇总 生物 必修 基础知识 填空 规范 标准答案
资源描述: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填空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单细胞生物直接生活在___________中,多细胞生物的体细胞直接生活在_______________中。 2、人体的体液由存在于细胞内的__________和存在于细胞外的_________组成。 3(1)由___________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 (2)用箭头连接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_________________。 5、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_____溶液。 6、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 7、溶液渗透压与溶液的________成正比。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血浆中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___和___。 8、正常人的血浆近____性,pH为_________。血浆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_______、_______等离子有关。 9、__________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0、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环境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毛细淋巴管的直接环境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1、目前普遍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___________的。 12、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_______________的必要条件。稳态遭到破坏,会出现细胞代谢_________。 1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其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反射弧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14、神经元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突起分为_______和______。 1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________,方向是_____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向是_____向的;在反射弧上的传递是____向的。 16、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_。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 17、神经纤维某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_____部位流向_________部位;细胞膜内侧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_________部位流向________部位。 18、突触是由前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_____,与后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 __________相接触而形成。突触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1)由于________________只存在于___________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____________释放,然后作用于____________上,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_____向的。 (2)突触小泡的形成与_____ _____ _____ (细胞器)有关,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是_____。 20、一般来说,位于_________的低级中枢受________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21、当大脑皮层的________区受损伤,患运动性失语症。 22、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在小脑、脑干和大脑中,与有关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__________________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24、人的血糖水平正常值为_______________。 25(1)血糖的来源主要有三个途径:①__________________的消化、吸收;②__________________的分解;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转化。 (2)血糖的去路也有三条途径: ①氧化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__,释放__________;②合成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③转化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胰高血糖素是由____________细胞分泌的,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胰岛素是由____________细胞分泌的,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它们之间相互__________,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27、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也是如此,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_______。该调节方式对于机体_____________具有重要意义。 28(1)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中,当身体的温度感受器受到______等刺激时,下丘脑分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激素能作用于_____,使之分泌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激素作用于__________,使其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几乎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能起作用。 (2)甲状腺激素分泌分级调节的同时,也存在着________调节——甲状腺激素的释放________抑制________和________的工作。 29、激素调节的特点: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通过__________运输;作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1)体液调节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化学物质,通过____________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应速度 作用范围 作用时间 (3)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共同调节。其中___________调节是主要的。 31、人体有三道防线。 (1)第一道防线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 (2)第二道防线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 (3)第三道防线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 (4)第一、二道防线属___________免疫,第三道防线属___________免疫。 32、特异性免疫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1)体液免疫主要靠_________________增殖分化成________________,产生_____________发挥作用。 (2)抗体由效应B细胞(浆细胞)产生,其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_。抗体的形成和分泌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器)有关。 (3)细胞免疫主要靠_________________增殖分化成________________,接触_____________发挥作用。 (4)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属于_______________免疫,都依靠______________细胞发挥免疫功能,都能产生__________。 (5)淋巴B细胞和淋巴T细胞都起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B细胞在______ _________中发育成熟,T细胞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中发育成熟。 (6)效应细胞在初次免疫时来自__________细胞,二次免疫时来自__________细胞。 (7)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 33、过敏反应是指已_______________的机体,在__________次接受_______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称为______________。 34、过敏反应的特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免疫系统通过它的_____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实现它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6、艾滋病全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英文缩写为_______,由______(病原体)引起,存在于____________。 发病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症状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传播途径主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一、生长素的发现的生理作用 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___________,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_________,发生向光弯曲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 (2)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______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______一侧,_______一侧生长较快,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2、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1)化学本质:______________ 。 (2)合成部位:________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3)运输特点/方式: ①极性运输:从_________________端运输到__________________端(方式:__________)。 ②横向运输:胚芽鞘尖端,从_____一侧运输到______一侧(方式:_________)。 ③非极性运输:通过___________组织的韧皮部。 (4)分布:各器官都有,相对集中的分布在___________的部位。 3、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特点:_____________,即_______浓度促进生长,________浓度抑制生长 (2)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根、芽、茎排序:__________。 (3)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果实发育,促进扦插枝条生根,防止叶片果实脱落。 4、生长激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1)顶端优势:________优先生长,______受抑制。 ①原理: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不断运到侧芽,是侧芽生长素浓度________,抑制侧芽生长。 ②解除方式:___________。 ③应用:棉花摘心,修整果树、行道树的枝条。 (2)除草剂 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形成无子果实 ①原理:生长素能够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染色体数________(变化、不变化) 。 ②方法步骤: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涂抹在__________的_______蕊上。 ③实例:______________。 ④无子西瓜:三倍体育种,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 (4)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5)保铃保蕾,防止落花落果 二、其他植物激素 1、植物激素是由________产生,能从_________部位运送到_________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_________影响的____________量有机物。 2、常见的植物激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是孤立起作用的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能致使水稻患恶苗病,_______________能促进果实成熟,__________________能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_______________能抑制种子萌发。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1、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____________种生物的_________个体形成种群。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_______________的集合,构成群落。 2、种群的基本特征: 种群在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它是种群____________的数量特征。 根据种群的年龄结构,可将种群的年龄组成分为三种类型,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估算植物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_____法,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___。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___________,不能掺入_______。 (2)估算动物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法,计算公式为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标志重捕法的前提: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获的概率_________。②标记技术:标记物和标记方法不能影响被标记动物的____________;也不能导致其发生____________等;标记符号必须能_______________,但又不能_______________。 4、(1)“J”型增长曲线出现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等。 (2)“S”型增长曲线出现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又称____________。 (4)种群内个体数量达到____________时,种群个体数量将不再增加;种群增长率变化特点为:_______________时增速最快,K值时增长率为__________。 (5)K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_______________的影响。 5、群落的结构特征包括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等。 (1)群落中物种的多少称为_______________,越靠近热带地区,物种____________。 (2)种间关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3)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4)森林中的植物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____________有关。 森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6、发生在裸岩上的群落演替为_______________演替,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为______________演替。 7、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____________自然演替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进行。 8、实验: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动 实验原理:(1)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 (2)利用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 实验设计思路:采用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计数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一个小方格容积为1/400mm20.1mm) 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个/mL 。 注意事项:(1)____________时间,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个数,并作记录,连续观察7天。 (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将试管轻轻震荡几下,目的是____________。 (3)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对培养液进行__________以便于酵母菌的计数。 (4)对于压在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计数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的预测和分析:怎样记录结果?记录表怎样设计?实验结果如何表达?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1、由__________与它的____________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______。 2(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________是必不可少的成分;联系着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________。 (6)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___________________渠道进行的。 3、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_______。 (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始。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____________。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_________个营养级。 (3)下一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一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原因有:①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大量能量被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其次是上一个营养级的部分能量___________________;③还有部分能量_________________。 (4)生态系统中的能量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渠道)流动的。 (5)在能量金字塔最下端的是第_________营养级,含能量最_______。最上端的是最______营养级,含能量最______。 (6)在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_____。 4、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1)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______________。 (2)帮助人们科学规划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____,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__________,又从___________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之间。 (3)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碳循环图解: (1)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中的主要存在形式:_________。 (2)碳在生物体内的主要存在形式:_____________。 (3)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 (4)大气CO2中的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生物群落中的碳元素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温室效应的产生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缓解方法有________。 7、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二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有重要作用: (1)_______________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_______________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信息还能够调节______________关系,以维持_____________的稳定。 10、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_________或__________自身结构和功能__________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生态系统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能力。该能力也是有一定限度的。______________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2)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来干扰,并使自身结构和功能_______的能力。生态系统成分越_____,营养结构越______,自动调节能力就越_____,抵抗力稳定性就越____。 (3)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遭到外来干扰因素______以后_______到原状的能力。一般来说,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成______。 (4)一般的说,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其恢复力稳定性越____。 12、实验:设计和制作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实验原理: (1)一个生态系统能否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是衡量这个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方面。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2)将少量的植物、以这些植物为食的动物、分解者和非生物物质放入一个____的广口瓶中,便于形成一个人工模拟的_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小生态瓶。 (3)通过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其中动植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初步学会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并进一步理解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各种因素。 方法步骤: (1)设计制作小生态瓶的方法步骤。(选择生产者的种类、数量,选择有捕食关系的消费者的种类、数量等) (2)制作小生态瓶,每天观察1次。 (3)若发现小生态瓶中的生物已经 ,就停止观察。 (4)小组交流。 实验结果与分析: (1)生物存活时间越长,说明该生态瓶________________,证明该生态瓶中物种组成及营养关系等________________。因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它的物种组成、营养结构和非生物因素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2)生态瓶中动物等生物存活需要的氧气和营养物质来自于_______________。 (3)植物光合作用所需要的二氧化碳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矿质营养可以来自于水体和动物的粪便等 的产物。 (5)生态瓶中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的,但是能量需要不断从外界环境补充,因此需要把生态瓶放置在__________________的地方。 注意事项: (1)生态瓶必须是________________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态瓶要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方,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态瓶要 。(填开放、密闭) (4)生态瓶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生活力,相互之间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关系,比例要____________________,并且不能____________,必须能够进行__________________,能使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_____________。 (5)生态瓶中的水量应占其容积的__________________,要留出一定的空间,储备一定量的空气,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1)生物多样性包括____________多样性、________________多样性和____________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____________价值、____________价值和____________价值。 (3)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保护和____________保护两大类。__________________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4)我们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__________________开发利用,而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 (5)今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念已是针对全球性生态环境等问题形成的新思维。它的含义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填空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外界水环境 内环境/细胞外液 2、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3(1)细胞外液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2)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4、含有较多蛋白质 5、盐 6、温度 酸碱度 渗透压 7、摩尔浓度 蛋白质 无机盐 Na+ Cl— 8、中 7.35-7.45 HCO3— HPO42— 9、内环境 10、血浆 组织液 淋巴 组织液 11、神经-体液-免疫 有限 12、正常生命活动 紊乱 13、反射 反射弧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14、细胞体 突起 轴突 树突 15、电信号 双向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单 单 16、外正内负 外负內正 17、未兴奋 兴奋 兴奋 未兴奋 18、轴突膜 树突膜或胞体膜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19(1)神经递质 突触前膜 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 单(2)高尔基体 胞吐 20、脊髓 脑 21、S 22、大脑 小脑 脑干 23、促胰液素 24、0.8-1.2g/L 25(1)食物中的糖类 肝糖原 脂肪等非糖物质 (2)CO2+H2O 能量 肝糖原和肌糖原 脂肪等非糖物质 26、胰岛A 促进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升高血糖 胰岛B 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 拮抗 27、反馈调节 维持稳态 28(1)寒冷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SH 垂体 促甲状腺激素/TRH 甲状腺 全身细胞(2)反馈 反馈 下丘脑 垂体 29、微量 高效 体液 靶器官 靶细胞 30(1)激素、CO2 体液传送 (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快 慢 作用范围 准确但局限 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长 (3)神经 激素/体液 神经 31、(1)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2)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吞噬细胞、炎症反应 (3)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通过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4)非特异性 特异性 32、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1)淋巴B细胞 效应B细胞 抗体 (2)蛋白质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3)淋巴T细胞 效应T细胞 靶细胞 (4)特异性 淋巴 记忆细胞 (5)骨髓造血干细胞 骨髓 胸腺 (6)淋巴 淋巴和记忆 (7)吞噬细胞和淋巴T细胞 吞噬细胞 33、产生免疫 再 相同 过敏原 34、(1)发作迅速 反应强烈 消退较快 (2)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 一般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 (3)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35、防卫 监控和清除 36、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AIDS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体液 破坏淋巴T细胞使免疫系统功能瘫痪 无法抵抗病原体入侵或发生恶性肿瘤 性接触、血液、母婴 第3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一、1(1)尖端 尖端 尖端下方(2)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背光 向光 背光 2、(1)吲哚乙酸/IAA (2)幼嫩 (3)①形态学上 形态学下 主动运输②向光 背光 主动运输③成熟 (4)生长旺盛 3(1)两重性 较低 过高(2)根>芽>茎 4(1)顶芽 侧芽 ①过高 ②去掉顶芽 (2)浓度过高,抑制生长 (3)①不变化 ②未授粉 雌 ③无子番茄 ④染色体变异。 二、其他植物激素 1、植物 产生 作用 显著 微 2、生长素 赤霉素 乙烯 细胞分裂素 脱落酸 3、不是,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4、赤霉素 乙烯 脱落酸 脱落酸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1、同 全部 各种生物 2、单位面积 单位体积 最基本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3(1)样方 五点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 随机取样 主观因素 (2)标志重捕法 一捕数X二捕数/二标数 (3) 相等 正常活动 疾病、感染 维持一段时间 过分醒目 4(1)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 气候适宜 没有敌害 (2)资源和空间有限(3)环境容纳量 K值 (4)K值 K/2 0 (5)环境变化 5(1)丰富度 越丰富 (2)捕食 竞争 寄生 互利共生 (3)垂直结构分层 水平结构镶嵌 (4)光照 食物和栖息条件 6、初生 次生 7、不同于 速度 方向 8(1)成分、pH、氧气含量、温度 (2)显微镜 血球计数板 抽样检测 A4106 稀释倍数 注意事项:(1)每天同一(2)使酵母菌分布均匀(3)适当稀释 (4)取相邻两边及其夹角上的个体 设计表格记录数据,在坐标图中描画曲线直观呈现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1、生物群落 无机环境 生物圈 2(1)组成成分 营养结构 (2)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3)生产者 分解者 生产者和分解者 (4)食物链和食物网(5)强(6)食物链和食物网 3、能量流动 (1)生产者固定太阳能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2)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10-20% 4-5 (3)自身呼吸作用消耗 被分解者分解 未被利用 (4)食物链和食物网(5)一 多 高 少 (6)多 4、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方向 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5(1)元素 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2)生物群落 无机环境 (3)全球性 循环性 6(1)CO2(2)有机物 (3)CO2 (4)光合作用 化能合成作用 (5)动植物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呼吸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 (6)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节能减排、植树造林 7、同时进行 相互依存 不可分割 载体 动力 8、物理信息 化学信息 行为信息 9、生命活动 生物种群 种间 生态系统 10、提高产量,防治有害生物 11、保持 恢复 相对稳定 (1)自我调节 负反馈调节(2)保持原状 多 复杂 强 强 (3)破坏 恢复 反比 (4)低 12实验原理: (1)物种组成 营养结构 非生物因素 (2)密闭 微型 (3)生存状况和存活时间的长短 方法步骤:(3)全部死亡 实验结果与分析:(1)稳定性越高 越合理(2)植物的光合作用 (3)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4)被分解者分解(5)循环利用 光线良好 注意事项: (1)透明 保证能量输入和观察 (2)光线良好但避免阳光直射 防止小瓶内温度升高过快导致生物死亡 (3)密闭 (4)营养 合适 混入病虫害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稳定 (5)4/5 有利于二氧化碳和氧气等气体进行交换 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1、人口多,人均资源少,环境压力大 2、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 3(1)物种 基因 生态系统 (2)直接 间接 潜在 (3)就地 易地 就地 (4)盲目、掠夺式 (5)可持续发展 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 持久协调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资料整理整编汇总.生物必修三基础知识资料填空(含规范标准答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eliwenku.com/p-2627349.html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