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高考数学答题技巧窍门及其学习知识资料归纳分析情况总结.doc

收藏

编号:2660425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64M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7
  
10
金币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高考 数学 答题 技巧 技能 窍门 诀窍 及其 学习 知识 资料 归纳 分析 情况 总结
资源描述:
掌握高考数学答题技巧 ,力求正常发挥 高三数学组 1. 摸透“题情” 刚刚拿到试卷,一般心里比较紧张,不要忙于作答,要从头到尾通览全卷,从卷面上获取最多的信息,为实施正确的集体策略做全面调查。 2. 信心十足 答题中,见到简单题要细心,莫忘乎所以。面对偏难的题,要有耐心,千万不要着急,力求做到:坚定信心,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整个过程中要记住:人易我易,我不大意。人难我难,我不畏惧。 3. 两先两后 即“先易后难”和“先高后低”。所谓先高后低指后半段时间如后两题都会做,则先做高分题,后作低分题。即使时间不足也少丢分,到最后十分钟,也应对那些拿不下来的题目就高分题“分段得分”,以增加在时间不足前提下的得分。 4. 讲求方法 做选择题时,除用直接法外,要牢记另外一些常用的,有效地方法,如排除法,特例检验法,估算法,数形结合法等。 5. 分段得分 分段得分的基本精神:会作的题目力求不失分,部分理解的题目力争多得分。 (1)缺步解答 若遇到一个很困难的问题,聪明的策略是:将它们分解为一系列的步骤,或者是一个个小问题,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能解决多少就解决多少,能演算几步就写几步,特别是那些集体层次明显的题目,或者是已经程序化了的方法,每进行一步得分点的演算都可以得分,最后结论虽然未得出,但分数却已过半,这叫“大题拿小分”。 (2)退步解答 “以退求进”是一个重要的解题策略。当某个问题不易解决时,可以考虑问题的特殊形势,局部情形等,有时往往茅塞顿开。 (3)辅助解答 辅助解答的内容十分广泛,如准确做图,书写规范,完整,字迹清楚等都是辅助解答。有些选择题,“大胆猜测”也是辅助解答。 6. 立足中下题目,力争高水平 中下题目在全卷占百分之八十,是试卷的主旋律,是得分的重要来源。能拿下这些题目,实际上就已经打了个胜仗。 以上是答题技巧的几点建议,另外要特别注意考前的状态,提前进入角色也很重要。 ※热门问答   问:选择题怎么才能拿到高分?   答:选择题主要体现了对双基的考查,知识点是轮换的,除了通常的直选法(由条件求得正确的答案来)外,还得注意解题的特殊技巧,比如用特殊代替一般,排除法,验证法;此外还应注意数形结合、合理猜想等等。   问:答题比较慢,模拟考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   答:考场上要有“适时”放弃的思想,作答时还是按序答题,如果拿到题目,5分钟还没有找到解题思路,这时候就可以放弃。如果有方向,但感觉计算繁杂就要考虑及时调整解题的途径,寻找简洁的方法,要学会换位思考。   问:最后这么几天了还需要做些什么才能够最有效地达到提高的目的呢?   答:最后一段时间不用再做新的大量的题目了,而要对学科知识、已做过的各类试题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构建完整的、明晰的知识网络结构,提炼涉及的数学解题思想、方法与技巧。花四五个单位时间(每个单位半个小时)来翻看复习用书并做好笔记,着重对所学的定义、公式、公理、定理进行梳理。   此外,把做过的模拟试卷进行翻阅,温故而知新。再有是要保持答题的感觉,训练要有目的性,针对薄弱环节,答题有紧张感,要提高运算的准确度,在复习期间做试卷不必从选择题做起,把精力放在后面的解答题部分的思路、方法上。   问:遇到没见过的题心里就发慌怎么办?另外考试时时间怎么分配?   答:背景新颖的试题,难度不一定很大,关键是找出知识的切入点,书写步骤越细越好,书写规范,表述严密,谨防扣分。时间分配要因人而异,一般来说成绩比较好的同学在45分钟左右的时间要完成选择、填空部分;数学基础较薄弱的同学可能在填空和选择题部分会花较多的时间,“小题大做”力求在基础题上得高分,解答题应把重点放在解答题第1题,立几题(立几思维较为固定,答题较为规范),其他解答题也应努力接触,因为一般都有多个小问题,第一问很有可能是送分题。   问:临场时还需要注意些什么? 答:立体几何解答题如需添加辅助线,建议先用铅笔画线,在解答完毕之后再用签字笔重描。如果试卷偏难,须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努力解答,力求多得分。在解答过程中,对已书写的答题部分感觉没把握但又找不到新的解决办法,切忌删除已书写的内容,要牢记解答题是按步得分。 高中数学 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集合的概念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表示自然数集,或表示正整数集,表示整数集,表示有理数集,表示实数集. (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 对象与集合的关系是,或者,两者必居其一. (4)集合的表示法 ①列举法 ②描述法 ③图示法 (5)集合的分类 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6)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 名称 记号 意义 性质 示意图 子集 (或 A中的任一元素都属于B (1)AA (2) (3)若且,则 (4)若且,则 真子集 AB (或BA) ,且B中至少有一元素不属于A (1)(A为非空子集) (2)若且,则 集合 相等 A中的任一元素都属于B,B中的任一元素都属于A (1)AB (2)BA (7)已知集合有个元素,则它有个子集,它有个真子集,它有个非空子集,它有非空真子集.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8)交集、并集、补集 名称 记号 意义 性质 示意图 交集 且 (1) (2) (3) 并集 或 (1) (2) (3) 补集 1 2 〖1.2〗函数及其表示 (1)函数的概念①概念②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③只有定义域相同,且对应法则也相同的两个函数才是同一函数. (2)区间的概念及表示法注意:对于集合与区间,前者可以大于或等于,而后者必须. (3)求函数的定义域 (4)求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5)函数的表示方法 表示函数的方法,常用的有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三种. (6)映射的概念 〖1.3〗函数的基本性质 【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1)函数的单调性 ①定义及判定方法 函数的 性 质 定义 图象 判定方法 函数的 单调性 如果对于属于定义域I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x1< x2时,都有f(x1)f(x2),那么就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1)利用定义 (2)利用已知函数的单调性 (3)利用函数图象(在某个区间图 象下降为减) (4)利用复合函数 ②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增函数的和是增函数,两个减函数的和是减函数,增函数减去一个减函数为增函数,减函数减去一个增函数为减函数. y x o ③对于复合函数,令,若为增,为增,则为增;若为减,为减,则为增;若为增,为减,则为减;若为减, 为增,则为减. (2)打“√”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分别在、上为增函数,分别在、 上为减函数. (3)最大(小)值定义 【1.3.2】奇偶性 (4)函数的奇偶性 ①定义及判定方法 函数的 性 质 定义 图象 判定方法 函数的 奇偶性 如果对于函数f(x)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叫做奇函数. (1)利用定义(要先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2)利用图象(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如果对于函数f(x)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叫做偶函数. (1)利用定义(要先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2)利用图象(图象关于y轴对称) ②若函数为奇函数,且在处有定义,则. ③奇函数在轴两侧相对称的区间增减性相同,偶函数在轴两侧相对称的区间增减性相反. ④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偶函数(或奇函数)的和(或差)仍是偶函数(或奇函数),两个偶函数(或奇函数)的积(或商)是偶函数,一个偶函数与一个奇函数的积(或商)是奇函数. 〖补充知识〗函数的图象 (1)作图 利用描点法作图:要准确记忆各种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 ①平移变换 ②伸缩变换 ③对称变换 (2)识图: 对于给定函数的图象,要能从图象的左右、上下分别范围、变化趋势、对称性等方面研究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注意图象与函数解析式中参数的关系. (3)用图: 函数图象形象地显示了函数的性质,为研究数量关系问题提供了“形”的直观性,它是探求解题途径,获得问题结果的重要工具.要重视数形结合解题的思想方法.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 【2.1.1】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1)分数指数幂 (1)(,且). (2)(,且). (2)根式的性质 (1).(2)当为奇数时,;当为偶数时,. (3)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1) . (2) . (3). 注: 若a>0,p是一个无理数,则ap表示一个确定的实数.上述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对于无理数指数幂都适用 【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4)指数函数 函数名称 指数函数 0 1 定义 0 1 函数且叫做指数函数 图象 定义域 值域 过定点 图象过定点,即当时,. 奇偶性 非奇非偶 单调性 在上是增函数 在上是减函数 函数值的 变化情况 对图象的影响 在第一象限内,越大图象越高;在第二象限内,越大图象越低. 〖2.2〗对数函数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 (1) 对数的定义:. (2) 几个重要的对数恒等式 ,,. (3)对数的运算性质 若a>0,a≠1,M>0,N>0,则 (1);(2) ; (3). (4)对数的换底公式 (,且,,且, ). 推论 (,且,,且,, ). 【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函数 名称 对数函数 定义 函数且叫做对数函数 图象 0 1 0 1 定义域 值域 过定点 图象过定点,即当时,. 奇偶性 非奇非偶 单调性 在上是增函数 在上是减函数 函数值的 变化情况 变化对 图象的影响 在第一象限内,越大图象越靠低;在第四象限内,越大图象越靠高. (6)反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原函数与反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 ,与,互为反函数 〖2.3〗幂函数 (1)幂函数的定义:形如的函数叫做幂函数。 (2)幂函数的图象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 一、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把使成立的实数叫做函数的零点。 2、函数零点的意义:函数的零点就是方程实数根,亦即函数的图象与轴交点的横坐标。即: 方程有实数根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交点函数有零点. 3、函数零点的求法: 求函数的零点: (代数法)求方程的实数根; (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 4、二次函数的零点: 二次函数. 1)△>0,方程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两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 2)△=0,方程有两相等实根(二重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一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一个二重零点或二阶零点. 3)△<0,方程无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无交点,二次函数无零点. 高中数学 必修2知识点 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 (一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 1棱柱、棱锥的表面积: 各个面面积之和 2 圆柱的表面积 3 圆锥的表面积 4 圆台的表面积 5 球的表面积 (二)空间几何体的体积 1柱体的体积 2锥体的体积 3台体的体积 4球体的体积 第二章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 平面含义: 2 平面的画法及表示 3 三个公理:(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符号表示为 L A α A∈L B∈L => L α A∈α B∈α 公理1作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C B A α (2)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符号表示为:A、B、C三点不共线 =>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α, 使A∈α、B∈α、C∈α。 公理2作用: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 (3)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P α L β 符号表示为:P∈α∩β =>α∩β=L,且P∈L 公理3作用:判定两个平面是否相交的依据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1 空间的两条直线有如下三种关系: 共面直线 相交直线: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平行直线: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异面直线: 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2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符号表示为:设a、b、c是三条直线 =>a∥c a∥b c∥b 强调:公理4实质上是说平行具有传递性,在平面、空间这个性质都适用。 公理4作用:判断空间两条直线平行的依据。 3 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4 注意点: ① a与b所成的角的大小只由a、b的相互位置来确定,与O的选择无关,为简便,点O一般取在两直线中的一条上; ② 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0, ); ③ 当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时,我们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记作a⊥b; ④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有共面垂直与异面垂直两种情形; ⑤ 计算中,通常把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2.1.3 — 2.1.4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直线与平面有三种位置关系: (1)直线在平面内 —— 有无数个公共点 (2)直线与平面相交 ——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3)直线在平面平行 —— 没有公共点 指出:直线与平面相交或平行的情况统称为直线在平面外,可用a α来表示 a α a∩α=A a∥α 2.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2.2.1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简记为:线线平行,则线面平行。 符号表示: a α b β => a∥α a∥b 2.2.2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1、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符号表示: a β b β a∩b = P β∥α a∥α b∥α 2、判断两平面平行的方法有三种: (1)用定义; (2)判定定理; (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2.2.3 — 2.2.4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1、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 简记为:线面平行则线线平行。 符号表示: a∥α a β a∥b α∩β= b 作用:利用该定理可解决直线间的平行问题。 2、定理:如果两个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符号表示: α∥β α∩γ= a a∥b β∩γ= b 作用:可以由平面与平面平行得出直线与直线平行 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2.3.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1、定义 2、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注意点: a)定理中的“两条相交直线”这一条件不可忽视; b)定理体现了“直线与平面垂直”与“直线与直线垂直”互相转化的数学思想。 2.3.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1、二面角的概念: 2、二面角的记法:二面角α-l-β或α-AB-β 3、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2.3.3 — 2.3.4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1、定理: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2性质定理: 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3.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1、直线的倾斜角的概念: 2、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 0≤α<180. 当直线l与x轴垂直时, α= 90. 3、直线的斜率: 一条直线l的倾斜角α一定存在,但是斜率k不一定存在. 4、 直线的斜率公式: 给定两点P1(x1,y1),P2(x2,y2),x1≠x2,用两点的坐标来表示直线P1P2的斜率: 斜率公式: k=y2-y1/(x2-x1) 3.1.2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 (1)若,①;②. (2)若,,且A1、A2、B1、B2都不为零, ①;②; 3.2.1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1、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直线经过点,且斜率为 2、、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已知直线的斜率为,且与轴的交点为 3.2.2 直线的两点式方程 1、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已知两点其中 2、直线的截距式方程: (分别为直线的横、纵截距,) 3.2.3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1、直线的一般式方程:关于的二元一次方程(A,B不同时为0) 2、各种直线方程之间的互化。 3.3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为: 2、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已知两条平行线直线和的一般式方程为:, :,则与的距离为 第四章 圆的方程 4.1圆的方程 (1)圆的标准方程 . (2)圆的一般方程 (>0). (3)圆的参数方程 . (4)圆的直径式方程 (圆的直径的端点是、). 4.2圆系方程 (1)过直线:与圆:的交点的圆系方程是,λ是待定的系数. (2) 过圆:与圆:的交点的圆系方程是,λ是待定的系数. 4.3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若,则点在圆外;点在圆上;点在圆内. 4.4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 其中. 4.5两圆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 设两圆圆心分别为O1,O2,半径分别为r1,r2, ; ; ; ;. 4.6.圆的切线方程 (1)已知圆. ①若已知切点在圆上,则切线只有一条,其方程是 . 当圆外时, 表示过两个切点的切点弦方程. ②过圆外一点的切线方程可设为,再利用相切条件求k,这时必有两条切线,注意不要漏掉平行于y轴的切线. ③斜率为k的切线方程可设为,再利用相切条件求b,必有两条切线. (2)已知圆. ①过圆上的点的切线方程为; ②斜率为的圆的切线方程为. 4.7.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空间中任意一点到点之间的距离公式 高中数学 必修3知识点 第一章 算法初步 1.1.1 算法的概念1、算法概念2. 算法的特点 1.1.2 程序框图 第二章 统计 2.1.1简单随机抽样 1.总体和样本 2.简单随机抽样,也叫纯随机抽样。 特点是:每个样本被抽中的可能性相同,样本的每个单位完全独立,彼此间无一定的关联性和排斥性。 2.1.2系统抽样 2.1.3分层抽样 2.2.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1、本均值: 2、.样本标准差: 3.(1)如果把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共同的常数,标准差不变 (2)如果把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乘以一个共同的常数k,标准差变为原来的k倍 (3)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对标准差的影响,区间的应用; “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中的科学道理 2.3.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 1.线性回归方程 ①变量之间的两类关系:函数关系与相关关系; ②制作散点图,判断线性相关关系 ③线性回归方程:(最小二乘法) 注意:线性回归直线经过定点。 第三章 概 率 3.1.1 —3.1.2随机事件的概率及概率的意义 3.1.3 概率的基本性质 1、基本概念:2、概率的基本性质: 1)必然事件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概率为0,因此0≤P(A)≤1; 2)当事件A与B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B)= P(A)+ P(B); 3)若事件A与B为对立事件,则A∪B为必然事件, P(A∪B)= P(A)+ P(B)=1,于是有P(A)=1—P(B); 4)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互斥事件是指事件A与事件B在一次试验中不会同时发生,其具体包括三种不同的情形:(1)事件A发生且事件B不发生;(2)事件A不发生且事件B发生 (3)事件A与事件B同时不发生,而对立事件是指事件A 与事件B有且仅有一个发生,其包括两种情形;(1)事件A发生B不发生;(2)事件B发生事件A不发生,对立事件互斥事件的特殊情形。 3.2.1 —3.2.2古典概型及随机数的产生 1、(1)古典概型的使用条件:试验结果的有限性和所有结果的等可能性。(2)古典概型的解题步骤; ①求出总的基本事件数;②求出事件A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数,然后利用公式P(A)= 3.3.1—3.3.2几何概型及均匀随机数的产生 1、基本概念: (1)几何概率模型: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 (2)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 P(A)=; 几何概型的特点: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 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高中数学 必修4知识点 第一章 三角函数 1、任意角的概念2、象限角的概念 3、与角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为 4、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弧度. 5、半径为的圆的圆心角所对弧的长为,则角的弧度数的绝对值是. Pv x y A O M T 6、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公式:,,. 7、若扇形的圆心角为,半径为,弧长为,周长为,面积为,则,,. 8、设是一个任意大小的角,的终边上任意一点的坐标是, 它与原点的距离是,则,,. 9、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 10、三角函数线:,,. 11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 12、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口诀:函数名称不变,符号看象限) ,,. ,,. ,,. ,,. ,,. 13、图像的平移 14、函数的性质: 15、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函 数 性 质 图象 定义域 值域 最值 当时,;当 时,. 当时, ;当 时,. 既无最大值也无最小值 周期 偶 奇函数 偶函数 奇函数 单调性 在 上是增函数;在 上是减函数. 在上是增函数;在 上是减函数. 在 上是增函数. 对称 对称中心 对称轴 对称中心 对称轴 对称中心 无对称轴 第二章 平面向量 1、向量的基本概念 2、向量加法运算: ⑴三角形法则的特点:首尾相连. ⑵平行四边形法则的特点:共起点. ⑶三角形不等式:. ⑷运算性质: ①交换律:;②结合律:;③. ⑸坐标运算:设,,则. 3、向量减法运算: ⑴三角形法则的特点:共起点,连终点,方向指向被减向量. ⑵坐标运算:设,,则. 设、两点的坐标分别为,,则. 4、向量数乘运算: ⑴实数与向量的积是一个向量的运算叫做向量的数乘,记作. ①; ②当时,的方向与的方向相同;当时,的方向与的方向相反;当时,. ⑵运算律:①;②;③. ⑶坐标运算:设,则. 5、向量共线定理:向量与共线,当且仅当有唯一一个实数,使. 设,, ,则当且仅当时,向量、共线. 6、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如果、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意向量,有且只有一对实数、,使.(不共线的向量、作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 7、分点坐标公式:设点是线段上的一点,、的坐标分别是,,当时,点的坐标是.(当 8、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⑴.零向量与任一向量的数量积为. ⑵运算律:①;②;③. (3)坐标运算:设两个非零向量,,则. 若,则,或. 设,,则. 设、都是非零向量,,,是与的夹角, 则. 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 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⑴;⑵; ⑶;⑷; ⑸ (); ⑹ (). 2、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⑴ ⑵ 升幂公式 降幂公式,. ⑶. 3、合一变形把两个三角函数的和或差化为“一个三角函数,一个角,一次方”的 形式。,其中. 4、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技巧如下: (1)角的变换:在三角化简,求值,证明中,表达式中往往出现较多的相异角,可根据角与角之间的和差,倍半,互补,互余的关系,运用角的变换,沟通条件与结论中角的差异,使问题获解,对角的变形如: ①是的二倍;是的二倍;是的二倍;是的二倍; ②;问: ; ; ③;④; ⑤;等等 (2)函数名称变换:三角变形中,常常需要变函数名称为同名函数。如在三角函数中正余弦是基础,通常化切为弦,变异名为同名。 (3)常数代换:在三角函数运算,求值,证明中,有时需要将常数转化为三角函数值,例如常数“1”的代换变形有: (4)幂的变换:降幂是三角变换时常用方法,对次数较高的三角函数式,一般采用降幂处理的方法。常用降幂公式有: ; 。降幂并非绝对,有时需要升幂,如对无理式常用升幂化为有理式,常用升幂公式有: ; ; 5.三角函数式的化简运算通常从:“角、名、形、幂”四方面入手; 基本规则是:见切化弦,异角化同角,复角化单角,异名化同名,高次化低次,无理化有理,特殊值与特殊角的三角函数互化。 如: 。 高中数学 必修5知识点 (一)解三角形: 1、正弦定理:在中,、、分别为角、、的对边,,则有 (为的外接圆的半径) 2、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①,,; ②,,;③; 3、三角形面积公式:. 4、余弦定理:在中,有,推论: (二)数列: 1.数列的有关概念: 2.数列的表示方法: 3.数列的分类: 4.数列{an}及前n项和之间的关系: 5.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对比小结 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定义 公式 1. 2. 1. 2. 性质 1., 称为与的等差中项 2.若(、、、), 则 3.,,成等差数列 1., 称为与的等比中项 2.若(、、、),则 3.,,成等比数列 (三)不等式 1、;;. 2、不等式的性质: ①; ②; ③; ④,;⑤; ⑥; ⑦; ⑧. 小结:代数式的大小比较或证明通常用作差比较法:作差、化积(商)、判断、结论。 在字母比较的选择或填空题中,常采用特值法验证。 3、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 4、均值定理: 若,,则,即. ; 称为正数、的算术平均数,称为正数、的几何平均数. 5、均值定理的应用:设、都为正数,则有 ⑴若(和为定值),则当时,积取得最大值. ⑵若(积为定值),则当时,和取得最小值. 注意:在应用的时候,必须注意“一正二定三等”三个条件同时成立。 6、线性规划问题:两类主要的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 ①-----直线的截距;②-----两点的距离或圆的半径; 选修1-1,1-2知识点 第一部分 简单逻辑用语 1、命题: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 2、“若,则”形式的命题中的称为命题的条件,称为命题的结论. 3、原命题:“若,则” 逆命题: “若,则” 否命题:“若,则” 逆否命题:“若,则” 4、四种命题的真假性之间的关系: (1)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 (2)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5、若,则是的充分条件,是的必要条件. 若,则是的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 利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 例如:若,则A是B的充分条件或B是A的必要条件;若A=B,则A是B的充要条件; 6、逻辑联结词:⑴且(and) :命题形式;⑵或(or):命题形式; ⑶非(not):命题形式. 真 真 真 真 假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真 假 真 真 假 假 假 假 真 7、⑴全称量词——“所有的”、“任意一个”等,用“”表示; 全称命题p:; 全称命题p的否定p:。 ⑵存在量词——“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等,用“”表示; 特称命题p:; 特称命题p的否定p:; 第二部分 圆锥曲线1、椭圆的定义: 2、椭圆的几何性质: 焦点的位置 焦点在轴上 焦点在轴上 图形 标准方程 范围 且 且 顶点 、 、 、 、 轴长 短轴的长 长轴的长 焦点 、 、 焦距 对称性 关于轴、轴、原点对称 离心率 3.椭圆的参数方程是. 4.椭圆的的内外部(1)点在椭圆的内部. (2)点在椭圆的外部. 95. 椭圆的切线方程 (1)椭圆上一点处的切线方程是. (2)过椭圆外一点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 (3)椭圆与直线相切的条件是. 3、双曲线的定义 4、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焦点的位置 焦点在轴上 焦点在轴上 图形 标准方程 范围 或, 或, 顶点 、 、 轴长 虚轴的长 实轴的长 焦点 、 、 焦距 对称性 关于轴、轴对称,关于原点中心对称 离心率 渐近线方程 2.双曲线的内外部 (1)点在双曲线的内部. (2)点在双曲线的外部. 3.双曲线的方程与渐近线方程的关系 (1)若双曲线方程为渐近线方程:. (2)若渐近线方程为双曲线可设为. (3)若双曲线与有公共渐近线,可设为(,焦点在x轴上,,焦点在y轴上). (4). 双曲线的切线方程 1)双曲线上一点处的切线方程是. 2)过双曲线外一点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 . 3)双曲线与直线相切的条件是. (5).实轴和虚轴等长的双曲线称为等轴双曲线. 6、抛物线的定义:到定点的距离与到定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7、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标准方程 图形 顶点 对称轴 轴 轴 焦点 准线方程 离心率 范围 3.过抛物线的焦点作垂直于对称轴且交抛物线于、两点的线段,称为抛物线的“通径”,即. 4.抛物线的焦半径公式 抛物线焦半径.过焦点弦长. 5.抛物线上的动点可设为P或 P,其中 . 6..抛物线的内外部 (1)点在抛物线的内部. 点在抛物线的外部. (2)点在抛物线的内部. 点在抛物线的外部. (3)点在抛物线的内部. 点在抛物线的外部. (4) 点在抛物线的内部. 点在抛物线的外部. 7.抛物线的切线方程 (1)抛物线上一点处的切线方程是. (2)过抛物线外一点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 (3)抛物线与直线相切的条件是. 第三部分 导数及其应用 1、导数定义:在点处的导数记作;. 2、函数在点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是曲线在点处的切线的斜率. 3、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 ①;②; ③;④; ⑤;⑥; ⑦;⑧ 4、导数运算法则: ; ; . 5、在某个区间内,若,则函数在这个区间内单调递增; 若,则函数在这个区间内单调递减. 6、求函数的极值的方法是:解方程.当时: 如果在附近的左侧,右侧,那么是极大值; 如果在附近的左侧,右侧,那么是极小值. 8、求函数在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步骤是: 求函数在内的极值;将函数的各极值与端点处的函数值,比较,其中最大的一个是最大值,最小的一个是最小值. 第四部分 复数 1.基本概念 (1) z=a+bi∈Rb=0 (a,b∈R)z= z2≥0;(2) z=a+bi是虚数b≠0(a,b∈R); (3) z=a+bi是纯虚数a=0且b≠0(a,b∈R)z+=0(z≠0)z2<0; (4) a+bi=c+dia=c且c=d(a,b,c,d∈R); 2.复数的代数形式及其运算:设z1= a + bi , z2 = c + di (a,b,c,d∈R),则: (1) z 1z2 = (a + b) (c + d)i;(2) z1.z2 = (a+bi)(c+di)=(ac-bd)+ (ad+bc)i; (3) z1z2 = (z2≠0) ; 3.几个重要的结论: (1) ; (2) 性质:T=4;; (3) 。⑷ 4.运算律:(1) 5.共轭的性质:⑴ ;⑵ ;⑶ ;⑷ 。 高中数学选修4-1知识点总结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推理1: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推理2: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且与底边平行的直线平分另一腰。 平分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平分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值叫做相似比(或相似系数)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考数学答题技巧窍门及其学习知识资料归纳分析情况总结.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eliwenku.com/p-2660425.html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