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教学方针教案课程.doc

收藏

编号:2719586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318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5-01
  
17
金币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语文 四年级 上册 教学 方针 教案 课程
资源描述:
-/ 1、绿叶的梦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3、按认读和读写的不同要求,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掌握“苇叶、搜集、汇拢”等词语。    4、通过本课学习和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创造美好童年生活的兴趣。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的搜集树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快乐心情。 教学准备:    1、教学准备:演示文稿(图片、视频、文字);树叶贴画(或其它树叶、高粱秸制品)。    2、课前学生进行调查:现在的学生都玩些什么。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单元学习任务:    1、导入:今天我们开始新年段、新学期、新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做好准备了吗?让我们一起去遨游语文天地吧!    2、浏览“单元导读”: 这个单元给我们讲述的是作者们的童年故事,他们的童年是怎样的?和我们的童年生活有什么不同吗? 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又将开始怎样的语文学习?注意提高什么能力? 浏览“单元导读”,找出问题的答案。    3、交流体会:     ①汇报“读懂了什么”。     ②说说自己想怎样学习这个单元;或说说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难题。 二、进入第一课《绿叶的梦》的学习:    1、导入:下面我们开始学习《绿叶的梦》这一课。    2、释题激趣: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思考?(从“绿叶”、“梦”、“绿叶的梦”三个角度谈均可)     [教师提示]①绿叶:哪里见过?象征什么?可以做什么用?等          ②梦:可以让学生组词,体会“梦”的情感内涵。          ③绿叶的梦:启发质疑。     小结:(整合学生发言,导入课文阅读)    3、范读课文,初步感受:     ⑴边听边思考:作者通过哪些事来反映自己的童年生活的?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⑵听读思考,交流感受:     ⑶小结:作者就是抓住与绿叶有关的几件事,向我们讲述了她快乐的童年生活,让我们不禁产生羡慕之心。愿意自己读读这篇课文吗?(导入下一环节)    4、学习本课生字词:     ⑴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卡,检查认读情况,指导难写或易错字。     ⑵自读课文,画出新词,并把带新词的语句读一读;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摘录到“词语花篮”中。     ⑶解词:(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进行选择)     ⑷小结:同学们都掌握了生字的认读,对新词也有了了解,希望通过学习课文,更好的掌握这些生字、新词。    5、按要求自读课文:     ⑴提出自读要求: 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号,看看哪几个自然段是讲同一个意思的。(用▲分段)      出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与周围同学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存在的问题。     ⑵学生按要求自学。     ⑶组织班内交流: 检查分段情况;汇总好的词语;指名朗读喜欢的段落;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6、作者简介:(有时间再安排) 葛翠琳,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现任冰心奖评委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半个世纪来坚持写童话,力求在童话创作中追求真善美的境界,形成自己独具的风格。主要作品《野葡萄》、《会唱歌的画像》、《翻跟头的小木偶》《春天在哪里》等曾获国内外多种奖项,并被译成英、法、德、俄、日等多种文字出版。丹麦、瑞士、前苏联、日本、泰国等报刊对其作品都有过介绍和评论,港台地区出版过她的繁体字中文版童话图书。 葛翠琳曾出访法国、瑞士、泰国、日本并讲学。70年代末期任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80年代末曾任瑞士儿童图书国际奖评委。1990年与韩素音等人创办冰心奖,并一直主持冰心奖工作,为培养儿童文学作者尽心力尽力。90年代曾连任北京市政协委员,全国妇联执行委员。 小读者喜欢她的书,是她最高兴的事。 7、布置作业:     ⑴抄写本课生字词。     ⑵继续熟读课文,特别是自己喜欢的段落。     ⑶试着自己解决课上提出的问题。     ⑷阅读《野葡萄》(或自己收集作者的作品)[选做] 第二课时 一、引入:    1、板书课题,齐读;    2、回忆、梳理学生质疑,确定重点问题:     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提出了一些问题,还记得吗?(指名说)     哪些问题在课余学习中已经解决?还有哪些没解决?    3、导入: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尝试解决了一些问题,有些还未解决。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学习课文,一起解决剩下的问题。 二、默读全文,思考问题:    1出示默读要求:     ⑴默读课文,思考:作者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     ⑵你对那部分最感兴趣,反复阅读。    2学生自读课文。 三、深入学习课文:    1、回答问题,梳理内容: 作者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简练概括出意义段或自然段的段意)    2、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⑵演示图片,提出质疑:      ①出示图片——课文中提到的那些儿时的玩具。      ②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前几句,齐读最后一句话。      ③启发:大自然提供我们许多的玩具,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但是作者为什么“最着迷”于绿叶呢?    3、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⑴浏览课文。     ⑵交流自己的意见。(可以读一读课文,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⑶处理“泡泡框”,理清与其它各段的关系。[随机板书]    4、根据学生选择,逐段学习课文重点部分:(2——6自然段) [学习3——6自然段,不一定按顺序,学生最喜欢哪个自然段,读一读,然后深入学习即可]     ⑴第三自然段:写“我们”采集绿叶的快乐。      ①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      ②出示词语练习:       *(密密)的树林(杂草丛生)的河边(广阔)的田野       *(爬)大树(钻)丛林(串)项链(做)戒指和手镯       *照样子摘录词语:元宝树叶(菟丝子草、豆角花、野菊花)      ③自读课文,注意练习中出现的几组词语,从中体会采集绿叶带给“我们”的快乐。[随即解决与本段有关的问题]      ④指导练习感情朗读。      ⑤指名读本段课文,齐读本段最后一句。      ⑥小结:从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能听出,你们已经体会到作者采集树叶时的快乐。(再齐读本段最后一句。)     ⑵第四自然段:写采集绿叶也会争强和探险,甚至受伤。      ①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随机板书]      ②默读思考:采集树叶的活动几乎使每个人受了伤,这与快乐有什么关系?      ③交流体会。[随即解决与本段有关的问题]      ④练习有感情朗读。     ⑶第五自然段:写秋天的收获更大。      ①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      ②结合“泡泡框”谈体会。[随即解决与本段有关的问题,随机板书]]      ③指导练习有感情朗读。      ④试背诵本段。(时间允许可以齐背或指名试背)     ⑷第六自然段:写老师让“我们”观察并讲述这些叶子,从而“我们”知道了许多民间传下来的药方,了解了许多丰富有趣的生活知识。      ①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      ②出示一些叶子的图片(先出示课文中提到的,再补充课外的)      ③学生边看图片便说出这些叶子的药用(课内的);教师说出其它(课外补充部分)叶子的用途。      ④结合课文内容,同学间交流收获。[随机板书] 四、总结全文:    1、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回答问题“课题为什么叫《绿叶的梦》?”    2、对比自己的童年生活,谈谈学习后的感受。    3、回忆作者的表达方法,说说有什么值得借鉴的。    4、总结语:作者的童年是快乐的,他们投身大自然,尽情享受大自然送给他们的童年礼物,在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同学们羡慕作者与大自然的亲近,羡慕他们的快乐,而我们更应该羡慕他们富于创造的一双小手。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唤起我们对快乐的追求,为自己留下美好的童年记忆。 五、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2、组织一次小组活动:(三选一)    3、预习下一课。    内容:①交流自己童年有趣的故事。       ②设计一次活动,享受童年快乐。       ③走访长辈或邻居,搜集大人们的童年生活趣事。 2、芦叶船 教学目标:    1. 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自制的小纸船或小木船,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老师出示自制的小纸船或小木船: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艇,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走进大自然,采摘芦叶做小船。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2.同桌合作,轮读课文,互相欣赏。    3.小组合作学习。     (1)组员轮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每人准备提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4.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梳理问题。着重引导学生探究下面三个问题:     (1)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     (2)芦叶船给作者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3)“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 三. 自读自悟,想象画面。    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试着在头脑中想象画面,同时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感受或标注问题。    2.小组互相交流 四. 指导书写,巩固字词。    1.交流认字方法。    2.提示写字中易出错的地方。 五. 布置作业    1.抄写字词。    2.读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引入    1.听写本课词语。    2.同桌互评互改。 二. 研读品味,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    1.谈话导入。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非常有趣,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吧。    2.合作学习,感受童年的乐趣。     (1)同桌一起细细的品读课文。课文写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找出有关段落有感情地读一读。     (2)“我们”做成芦叶船,放在家乡的小河里,放在长江里。说说“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小组交流,各抒己见)     (3)通过交流,通过感悟课文的内容,你现在最想说什么? 三. 朗读训练,加深体验    1.最后一段是作者丰富的联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    2.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段。 四. 读背说写,积累语言    1.配乐朗读课文。    2.把喜欢的句段多读几遍,熟读成诵,摘抄生动优美的语言。    3.能画一画你想象中的芦叶船吗? 五. 拓展延伸     你喜欢作者的童年生活吗?你希望自己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 六. 作业    1.理解句子。    2.课外阅读《芦苇》和《风筝》。 3、一只贝 教学目标:   教育:认识珍珠形成的相关知识,懂得贝的可敬在于用血肉磨制成了美丽的珍珠。   教养: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贝的可怜与可敬。      2、认读相关词语,正确书写四会字。   发展:1、加强领悟能力。      2、发展联想思维的逻辑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感情朗读,体会贝的可怜和可敬。   2、理解贝为什么可怜又可敬。 教具准备: 字词卡、贝壳、珍珠、挂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教程: 第一课时 一. 示物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展示贝壳和珍珠实物,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知道这贝壳与珍珠有什么关系吗?你们想知道很久很久以前发生的“一只贝”的故事吗?  2.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 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3.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学习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   (2)自由拼读词语。指名读、小组读。   (3)四人小组交流是怎样识记这些生字的,并说说生词的意思。 三.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次朗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你读懂了什么?  3.默读课文,结合课后“学习链接”读懂课文,几下不理解的问题,然后提出来。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故事,想想作者借助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什么? 四. 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复习  1.卡片认读生字词。  2.听写生词。 二. 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评一评,谁读得最棒。  2.海边的贝壳很美,同学们知道这些贝壳是怎么来的吗?  3.漂亮的贝壳让人赞美,但有一只贝壳没有被孩子们捡起,因为它不漂亮。后来,这只不漂亮的贝壳形成了什么?(一只罕见的大珍珠)这颗珍珠是怎样形成的呢?齐读第3、4段。  4.珍珠真的像作者描述的那样形成的吗?     (不是的,珍珠的形成是因为有杂物刺激。)     你是怎么知道的?  5.作者在课文中写道“它只好受着内在的折磨”“它只能默默地忍受……”“这是……用血和肉磨制成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这句话你是怎样体会的? 三. 指导朗读,陶冶情感 四. 联系生活,拓展训练  1.学完这篇课文后,你们敬佩那只不漂亮的贝壳吗?为什么?  2.师总结:不惜牺牲自己,默默地奉献出最珍贵的东西。  3.在日常生活中,你发现我们周围有这种行为的人吗?说给大家听。 五. 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预习4课。 4、快乐的暑假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与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   3、会认本课的生字“所、憧、憬、泼、率”。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产生共鸣。 教学准备: 提前收集学生假期的生活照,制作成演示文稿。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激发阅读情感:   1、板书课题。齐读:   2、读到课题,有什么联想?   3、小结:“假期”的确是令人向往的,我们的许多梦想到要在那个时候实现。因此,“假期”也总是给我们留下美好记忆。让我们走进课文,重温假期的快乐。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2、交流学习成果:     ⑴出示生字词,指名读。     ⑵解释难理解的词语。     ⑶练读课文,做到通顺流利。 三、范读课文,练习朗读:   1、范读课文,示范语气与停顿。(如果学生能力较强,可采取评读的办法)   2、自由练读,融入自己的情感,努力读出韵味。 四、结合实际,体会情感: 1、学生自由谈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第一节:结束学校生活,开始暑假生活,重拾书本外的童年。     第二节:暑假生活的快乐情景。     第三节:孩子们在海边开心的嬉戏。     第四节:孩子们自由成长的愉快心情。     (交流中如有问题,组织学生结合诗歌内容自主解决)    2 、结合诗中具体诗句,说说自己在诗中感受到了什么快乐。    3 、结合自己的暑假生活,说说孩子们还会有哪些活动。  4、有感情朗读全诗,抒发自己的情感与体会。     (同学互读、指名读、分读全诗、齐读均可) 五、总结:   1、为什么假期会带给我们如此的快乐?(避免对学校生活形成负面影响)   2、我们应该怎样更好的享受我们的童年生活?   3、总结语:拥有假期,拥有自由。在自由的时间里,我们更好的亲近大自然,实践自己的梦想,又为童年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回忆。希望我们过好童年中的每一天。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诗歌,记住诗中出现的生字词。   2、*仿照第三自然段,描写自己的快乐假期。(选做)   3、阅读其它描写童年生活的诗歌。(见“积少成多”中的《田园乐》)   板书设计:               4*快乐的暑假             学校生活  暑假生活             紧张    无拘无束             严肃    自由成长   语文百花园一 教学目标:    1. 读准字音,丰富词汇。    2. 感受打比方的写法的好处。    3. 阅读短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 读、背古诗,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5. 通过言语训练提高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能说会道   难点:学习仿写句子,了解打比方的句子的特点。 教具准备: 图片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语海畅游——汉字真有趣    1.读一读,看谁读得最正确。    2.读一读,想一想:每组的字为什么读音不相同?    3.学生讨论。    4.教师点拨:汉字就这么有趣,同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词语里,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5.让学生多读几遍,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并理解每个字在词语里应该读特定的读音。    6.拓展:你还能说出其它的多音字吗? 二. 语海畅游——词语搭配    1.出示“童年”开花图,以“童年”这中心词,让学生在四周填上合适的词语。    2.如:童年趣事,童年生活,快乐的童年……    3.合作交流:四人小组互读、互听、互相纠正。    4.拓展:你还能用更多的词进行搭配吗?如:美丽的田野、绿油油的田野、一望无际的田野……    5.老师小结。 三. 语海畅游——照样子写句子    1.自由读例句,体会句子的特点。    2.学生讨论:这个句子描写的事物是芦苇,联想的事物是桅杆。把芦苇比作小船上的桅杆,我们把这样的句子称作“打比方的句子或比喻句”。    3.学生照样子写几句打比方的句子。    4. 合作交流:四人小组互读、互听、互相纠正。    5.老师小结。 四. 背诵古诗,积少成多    1.轻声读古诗,不认识的字,看拼音多读几遍。    2.将古诗大声读给同桌听,同桌专心听,欣赏,指点。    3.再读诗句,想象画面,比谁读得最有味道。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诗句。    5.拓展:课外收集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五. 阅读平台——《一只小鸟》    1.轻声自由读短文,想想短文主要讲了什么?从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细读短文,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并说说为什么?    3.再读短文,讨论:(1)你想对那只小鸟说些什么?(2)你还想对用子弹打鸟的孩子说些什么? 第二、三课时 一. 学习“能说会道”    1.创设情景,引导说话。     播放《童年》的歌曲,听了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    2.明确交流要求。     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课文中《绿叶的梦》的作者是在大自然中度过的,最令他觉得有趣、难忘的是采集绿叶,制作标本。而《芦叶船》的作者最难忘的是采芦叶做各种各样的芦叶船,放在家乡的小河里,放在长江里。现在,我们来回味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选择一件最有意思,令自己最高兴的事,讲给同学听,让大家分享你的快乐。    3.每组推荐一个同学向全班同学说。    4.师生合作评价:态度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规范流畅,是否能把最有趣的地方说具体。    5.评出“故事大王”。 二. 学习“笔下生辉”    1.激发习作兴趣    2.明确习作范围和要求     (1)读题     (2)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3)交流:本次习作要求是什么?你准备选择哪一件事来写?    3.提出要求,指导习作     (1)回忆自己和别人做了什么,说了什么.     (2)在众多的童年趣事中,选择一件你认为最有趣,最难忘的写下来。学习本单元的写法,把最有趣的地方写具体。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4.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5.小组互动评一评:小组内互阅、互评,看看哪个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进一步写具体。    6.修改作文。 5、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3、能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能正确解释诗意; 2、掌握背诵古诗; 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诗、图对照,品读诗所描绘的意境; 2、通过对这三首古诗的学习,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欣赏一下洞庭湖的美景。(板书:洞庭)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3、老师这里有一些洞庭湖的风光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 (洞庭湖:地处湖南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湖中有君山,君山上有诸多名胜。 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洛阳人。其诗风格通俗、清新,富有民歌特色。这首诗是诗人在秋天转任途中经洞庭湖时所作。) 二、初读古诗,读准读通 1、自读全诗,明确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ng、潭tn、螺lu、磨m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4、 范读古诗(出示课件) 三、精读古诗、理解诗意。 1、刘禹锡是什么时候去望洞庭湖的呢?请同学们读了诗后告诉大家。 3、秋天的夜晚去望洞庭,是一种怎样的美呢?请你们再读诗歌,好好地体味。 4、究竟是哪些景物吸引住了诗人刘禹锡呢?请同学们反反复复地读这首诗,讨论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里面这些景物是怎样吸引大诗人刘禹锡的? 交流:同学们,诗人刘禹锡在一个秋天的夜晚望洞庭,那他望见了哪些景物呢?(板书:湖光、秋月、山水) A、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境未磨。 (1)湖光秋月两相和 ①“湖光、秋月”是怎样来吸引诗人刘禹锡的呢?我们来看,这是怎样的湖水? ②抬起头,我们又看到了一轮怎样的秋月呢? ③是啊,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月,这样的月辉映着这样的水,它们已经融为一体了,是多么和谐呀!这就是湖光秋月……(两相和) ④好,轻轻地,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2)潭面无风镜未磨 ①为什么是水平如镜的湖面? ②湖面无风,像一块未磨的镜子,朦朦胧胧,多么宁静啊,谁来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3)诗人被这撩人的月光,被这迷蒙的洞庭湖陶醉了,你们陶醉了吗?好,用你们的朗读告诉大家。 B、诗人登上岳阳楼,远远地望去,那山已不是那座山,水也不是那个水,它们成了……(生:白银盘里一青螺)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中想象画面:我在一个用白银做成的银光闪闪的盘子里,放上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色的田螺,你看到了吗?这时,你有什么感觉? 诗中的白银盘指什么?一青螺又指什么? 出示画面,诗人为什么说是白银盘里一青螺?谁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明确诗意: 秋天的夜晚,洞庭湖水清澈透明,湖光和月色交相辉映显得那麽和谐,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就像一面未经打磨的铜镜。远远望去,那在月光映照下的洞庭湖就像一个白银做成的盘子,而青翠的君山则像放在银盘里的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 小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四、诵读古诗,体会意境 1、同学们,这首诗短短二十八字,却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意境很浓的画面,谁能美美地把它吟诵?自由读,指名读。 2、请你们闭上眼睛,想象在一个秋天的夜晚,我们跟着刘禹锡一起登上岳阳楼,遥望洞庭湖,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水如天,朦胧中那君山就像是白银盘一青螺,十分惹人喜爱,不禁吟诵起来: 五、作业设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1.诗句意思 。  2.背诵诗歌,结合插图展开想象把诗中描绘的景色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赏过菊花吗?你是什么时间观赏的? 2、唐代有一位诗人叫元稹,一次在欣赏菊花的时候,有感而发,以《菊花》为题,写了一首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3、师生共同介绍作者:元稹(779—831),字微之,唐代诗人。河南府(今河南省洛阳市)人。九岁能诗,十五岁明经及第。他与白居易共同开创浅切的新诗风,世评“元轻白俗”。他两人均曾企图以诗为救世之工具,共同致力于讽谕诗。其诗朴质深切,反映了广泛的现实生活。与此同时,他还遗有许多感伤性质的杰作。有许多歌咏元、白两人深厚友情的酬答诗。有《元白长庆集》。 (板书:菊花 元稹) 二、学生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提示。 (1)理解“秋丛、绕舍、似陶家、篱、更”等词义。 (2)朗读古诗,理解诗意。 (3)不懂的地方和同学讨论、交流。 2.学生自学。 (1)自由读:结合课后注释,试着小声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互助学习:在小组里每位同学说说诗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请同学、老师帮助。 (3)各小组推举一位同学汇报学习情况。 三、互相交流、理解古诗 1.出示全诗,大家交流自己理解的词或句。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教师相机提问: (1) 秋天的菊花丛开得怎么样? (2) 谁一遍又一遍地怎么样观赏菊花? (3) 菊花开过后花坛什么样? 明确:一丛丛的秋菊环绕着屋舍好像是陶渊明的家,我沿着篱笆,欣赏菊花不觉太阳已渐渐地西斜。不是在所有的花中我最喜欢爱菊花,而是菊花开过后,再也没有花了。 3.这首诗前两行描写了什么?后两行呢?你有什么感受? 明确:前两句着重描写了诗人欣赏菊花的情景,后两行是作者的感触,菊花开过后就再也没有花了,作者对菊花作了热情的赞赏。 4、小结;《菊花》一诗,诗人描写了菊花的多、美以及自己偏爱菊花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热爱菊花的深情,也赞美了菊花傲霜斗寒的高贵品质。 四、有感情地朗诵《菊花》并背诵 1 .想象当时的画面,诗人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 诗人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品格发出由衷的赞美。) 2 .诵读诗句、指导读出赞美的语气。 采取分组练读,评读的形式。 (指导朗读   秋菊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前两句赏花,用缓慢轻松的语调读出诗人清高自豪的情感。后两句诗人直白内心想法,朗读的语气肯定,干净利落,表达对菊花的情有独钟。) 3 .试背这首诗。 五、布置作业 1、根据你的想象,把诗中描写的景物画下来。 2、背诵默写古诗。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江苏的寒山寺因为唐代诗人张继一首《枫桥夜泊》而名噪一时,无数的诗人墨客均至此题诗作画吟咏,引来上成千上万的游人,枫桥也一跃成为苏州三百余座名桥之首。这首诗究竟散发是怎样的魅力,让我们一同走进张继的《枫桥夜泊》。 2、教师范读: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风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美吗?想读一读吗?那还等什么,在下面读一读吧! 3、学生自由读:诗人没有想到,在科举考试时他的才华没有人欣赏,而在枫桥旁写的这首诗却会千古流传。那好,就请同学们在下面试着读一读这首诗吧。 4、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指名学生读)正音。 大家读的可真起劲!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我想请你们自学这首诗。行吗?老师相信你们借助诗下的注解,按照自学提示出示的要求,一定会学懂这首诗的,对自己有信心吗? 5、指名读自学提示 (1)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2)了解课文大意、解释题目。对照课后注释,了解每句诗的大体意思。 (3)感受画面:通过刚才的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二、诵秋感愁,渲染气氛。   师生交流,这首中弥漫着一种悲秋情绪。学生写“愁”字,说说“愁”字上头为何是个“秋”字的理解,建立秋景与秋思之间的联系。 三、精读《枫桥夜泊》,品味悲秋滋味。   1、小组交流,结合自学所得理解诗意。   2、展开想象:诗人是怎样通过景物来表现愁思的。大胆猜想:诗人为什么而愁。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朗读感悟:情境描绘中朗读,诗歌朗读中悟境。    明确:《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教师点拨时设问:为什么诗人一夜未眠呢?首句写了“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三种有密切关联的景象。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时大约天将晓,树上的栖鸟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第二句写诗人一夜伴着“江枫”和“渔火”未眠的情景。   3、小结:前两句写了六种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后两句只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的钟声传到船上的情景。前两句是诗人看到的,后两句是诗人听到的,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一夜未眠的诗人有何感受呢?游子面对霜夜江枫渔火,萦绕起缕缕轻愁。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4、指导朗读、背诵、默写 四、教师总结: 同学们,我们本课学习了三首首古诗,相信同学们对古诗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诗是跳跃的音符,诗是无声的图画,诗是感人的故事,诗更是人们内心情感的抒发。让我们喜欢并热爱诗歌吧。 五、作业: 1、朗读背诵古诗。 2、默写古诗。 6、观潮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3.介绍有关扩展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   (1)出示“潮、浩、沸、涨”卡片,指名读,说说共同点。(偏旁相同,都是形声字。)组词:观潮、浩浩荡荡、沸腾、涨潮……   (2)出示“犹、据、踮、恢”指名读。组词:犹如、根据、踮脚、恢复……   (3)出示“罩、薄、崩、霎”,说说特点:上下结构的形声字。组词:笼罩、薄雾、山崩地裂、霎时……   (4)出示“闷”:里外结构。组词:闷雷。读音:mn   (5)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   如“罩”字,口诀:“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盖。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附:板书   观潮 潮来前 潮来时 潮过后   (时间顺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教学方针教案课程.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eliwenku.com/p-2719586.html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