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佳能60D详细介绍及其摄影技巧大全(图文说明篇).doc

收藏

编号:2887328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3.65M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3
  
14
金币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佳能 60 详细 介绍 及其 摄影 技巧 技能 大全 图文 说明
资源描述:
.\ 学无止境,60D论坛摄影课堂 (第一课) 〔更新图!〕 朋友们,这些天,来60D论坛的摄友越来越多。 但是,很多朋友还是摄影新手,对摄影的很多知识还不了解。 60D本身是一个比较专业的机器,怎样用好它,是一件很大的课题。 为了帮助大家理解和学习摄影知识,我收集了一些摄影知识与大家一起学习,好了,开课了!! 图终于一个一个都插上去了,觉得有用的朋友不要忘记往上顶,以便后来的朋友也能看到! 有问题的也可以提出! 第1节  光圈与景深 首先我们来谈「光圈」,光圈的是一组制作在镜头里面可以活动的叶片,藉由控制光圈的大小,就可以控制光线在一定时间内,进入相机内光量的多寡。一般在拍照的过程中,我们通常都是藉由调整「光圈」与「快门」的大小组合,来完成一张相片的曝光。「快门」我们留到下一节中来研究,在这里请大家有空时背一下下面的光圈数值: f1.4 / f2 / f2.8 / f4 / f5.6 /f8 / f11 / f16 / f22 / f32上面的光圈数值, 是我们一般相机镜头上常用的光圈值,其中号码越小的光圈( 例如 f1.4)它的进光量会越大,相对的光圈号码越大(例如说f22)的进光量反而小。所以一般我们在说大光圈时,就是指号数越小的光圈值,这点初学者时常会搞混。 在每一组邻近光圈值之间,都有「一格」(或称为「一级」)的光量差异。例如f1.4 与f2 两个光圈差了一格,f5.6 与f8 两组光圈间也是差了一格。每一格光圈的进光量都是以倍数成长,例如f4 的进光量是f5.6 的一倍,f2.8 又是f4 的一倍,这样倒算回去,f2.8 的进光量就是f5.6 的四倍了。其实不会算这个没有关系,目前你只要知道光圈每一格之间光量的差距是一倍就可以了,另外就是把上面几个光圈值花点时间记下来。 接下来我们要来谈谈「景深」,景深所指的是当我们对焦完成之后,在底片上呈现完全清楚(也就是说不会模模糊糊的样子)的距离范围。景深的大小与镜头焦距的长短、光圈的大小以及摄影的距离有密切的互动关系。通常镜头焦距越长(例如说是长镜头)、光圈越大、摄影距离越近,景深就会越浅;而镜头焦距越短(例如广角镜头)、光圈越小、摄影距离越远,景深也就会跟着变深。每一支焦聚、光圈大小不同的镜头,它的景深变化都会不一样。在大部分手动的镜头上常会刻有景深表供使用者来判断,而自动对焦的镜头则大多是使用了简化的景深表。在我们的初级课程中并不教大家如何看景深表,一来是学起来乏味,二来是一般拍照的人真的很少在查这个功能。由于景深对于一张照片的影响非常重要,所以在这个课程中要大家自己体验一下在使用不一样的光圈和镜头时,会有怎样的景深变化。在熟悉自己常用镜头在景深上变化的表现后,以后拍照才能更得心应手。 首先需要一位模特儿来跟自己配合一下(找自己的亲朋好友就行啦,美丑别挑剔,我们现在作的是光圈景深练习课程,不是在拍写真),然后找个背景较具变化的场地(例如在公园),将相机接上快门线架在三角架上。因为待会我们在使用小光圈拍摄时,快门的速度可能会拉的很慢,如果没有使用三角架拍摄,可能会得到晃动的画面。接下来准备好一张纸笔来做纪录用。首先装上你常用的镜头,检查一下镜头光圈值从最大到最小的范围,然后将它记录起来。以我们这次的镜头为例,从最大光圈f2.8 开始、然后是f4、f5.6、f8、f11、f16。请模特儿就定位之后,我们就要开始拍照了,使用自动相机的人可以把相机切换到「光圈先决」模式。一开始我们从最大光圈开始拍起,然后依序调整光圈,一直拍到最小的光圈为止,一边拍别忘了一边要记下你拍摄时使用的光圈值。使用自动相机的人因为可以交给相机来测光,所以只要依序变动光圈就可以了。使用手动相机的人就要自己变化合适的快门值来配合每一段光圈,反正就是先设定好光圈,再寻找可以曝光OK 的快门就对了。至于不知道如何使用「光圈先决」、或是不会作正确曝光的人,请翻阅自己相机的使用说明书,里面都会教你怎么作的。在这节中,准备了28mm、50mm、70mm、90mm 四个比较常用焦段的拍摄实例,这些使用相机自动曝光及光圈先决的拍摄模式、相机距离模特儿的拍摄距离大约是2 公尺左右。在还没实作之前,大家可以依照这些例子来参考看看。 1.28mm 28mm 是一个相当常被使用的广角镜头,在这里大家应该可以发现即使我们在使用到f2.8这样的大光圈来拍摄时,它的景深还是非常的长,在人物后面背景模糊的程度相当有限,在f5.6 以后,背景已经相当的清晰。就算我们把光圈开到f2.8 时,后面的树也只有一点点模糊的变化而已。 2.50mm 50mm 是135 相机的标准镜,也是学摄影最好起手的镜头。 在下面的图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从f8 开始,背景的清晰度逐渐的提升,到f11 时,景深 的长度已经延伸到相当后面去了。而在大光圈的f2.8 及f4 时,背景模糊的程度也比广角镜 头来的明显。 3.70mm 在下面的图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f5.6 之前的光圈,背景的模糊的程度大为提升,在f4时背景就已经像水彩般的晕开来。在光圈缩至f16 时,才可以得到清晰的背景。 3.90mm 使用 90mm 来拍摄人像,光圈如果运用得宜,可以得到相当美丽的模糊背景。在图示中我们可以看到在f4 之前的背景已经像是一团化开的奶油,具有相当特殊的风味。焦距越长的镜头,离被摄物如果越近,景深就会越短。在下面即使光圈缩到了f16,但是当对焦点是在人物身上时,仍然无法得到清晰的背景。 利用上面四个例子(28mm、50mm、70mm、90mm),可以先体验一下光圈、镜头长短与景深的关系。今天的家庭作业,就是要大家依照同样的作法,拍出属于自己镜头的景深测试片,你有几支镜头,就拍出几种组合。如果你使用的是变焦镜头,那么可以将镜头固定在几个焦段之后,再作测试也可以。 这次所展示的拍摄比较,在四个例子中都是采用与被摄体同距离(大约2 公尺)的情况下拍摄,摄友们也可以试着改变拍摄的距离,来比较其中的差异。 第2节 快门与移动轨迹 快门是一组做在相机机身内的一个装置(有些中、大型相机的快门是做在镜头上),用来控制每一张拍摄底片的感光时间。首先我们来看看一般相机上面快门的组合: 1 1/2 1/4 1/8 1/15 1/30 1/60 1/125 1/250 1/500 1/1000 1/2000 上面每一组数字的单位都是秒,譬如 1 是一秒、 1/15 代表的就是15 分之一秒、1/125代表的就是125 分之一秒,这个意思就是说每一次我们照相时,让底片曝光的时间。跟光圈一样,上面每一个相邻的快门值之间都有「一格」(或说是「一级」)的差异。例如 1/8跟 1/15 两个快门相差了「一格」、 1/125 与 1/250 也有「一格」的差距。 眼尖的同学们可能会注意到上面的每一段快门时间,都是以倍数的方式在增减,也就是说每一段快门的时间都是次一段快门的两倍。越大值的快门进光时间越长,相对的让底片接受光量的大小就会越多,快门跟上一课谈的的光圈组合搭配起来,就是每一次我们拍摄底片曝光组合。 一般单眼相机上面的快门组合还有一种称为「B 快门」(就是在快门转盘上标示B 的快门),它是藉由快门按下时间的长短来决定每一次曝光的时间,所以没有一定的秒数。「B快门」我们留到以后的课程再来详谈,至于上面的快门组合同学们倒不一定要强迫自己把它背下来,不过倒是要记得每一段快门的差距都是一倍这样的观念。 上一节我们提到利用光圈来控制被摄物体的「景深」,这一节要教大家利用快门来控制被摄物体的「移动轨迹」。同样的要请同学准备好你的相机、三角架和快门线,我们接下来要开始进入实际拍摄的动作了。首先这个例子非常简单,大家只要在自己家的洗手槽中拍摄就可以了,拍摄的方法是把一个有颜色的杯子,杯口朝下放在水龙头下方,然后打开水龙头将自来水流向杯底让水溅开就可以了。拍摄时我们从 1/125 这个快门开始,然后每次递减快门,拍到 1/4 或是 1/2 就可以了。因为我们是在室内拍摄,所以可能会遇光线不足的情况,这时可以拿盏光线比较强的台灯或手电筒来增加环境的光量。拍摄时,使用自动相机的人可以使用「快门先决」的功能,使用手动相机的人在每一次设定快门值时,记得配合着变化一下光圈,让曝光达到OK 的程度。以下的范例是使用自动相机的「快门先决」模式在拍摄,另外在旁边加了一盏小台灯来增加亮度。 大家注意到了没?在 1/125 的快门时,杯底溅起来的水珠还清晰可见,这样的情况到1/30 时还相当明显,但是在 1/8 时,水的形状已经慢慢的模糊起来,到了1/4 时水已经有点像白幕一样了。这个例子可以拍瀑布、喷泉时相当好应用,同学门现在可以知道一片像白布一样的瀑布是怎样拍出来的吧,其实一点都不难,不过是一个简单的快门观念而已。现在我们要开始进行第二个例子,把你的相机搬到外面的人行道去,找一个走动人多的地方架好三角架,就可以开始拍摄了。 拍摄时我们一样从 1/125 这个快门开始拍起,测光曝光的方式跟上个例子一样,脸皮厚一点,在有人走过你的镜头前面时再开始拍摄。另外是因为白天外面的光线一般比我们在室内拍摄还要强,如果拍摄的时候天气太好,就可能没办法拍 1/4 这样的快门组合,所以在拍这个例子时,尽量在太阳快下山时、或是在有屋檐的走廊下来拍会比较好。 以下的例子在捷运站出口拍摄(阳光比较照不到),使用自动相机的快门优先模式。 一直到 1/30 前,照片中的行人的动作都还清晰可见,到了 1/15 之后就可以看到一些晃动的痕迹,一直到 1/4 时,人的形状整个都因为移动而模糊了起来,有另一种动态的韵味。 这个例子可以应用在动态物体的拍摄(像是街上奔驰的车辆、运动中的人、跑来跑去的小朋友等等),藉由快门的段数,你可以取决被拍摄体的模糊程度。当然因为每一个物体移动的速度不同,所以你要运用的快门速度就会不一样。这一节,用水龙头的流水和行走的人来作例子,同学们也可以选择其它的对象来拍摄,以求得到更多印证。 下一节,我们将会跟大家谈谈手持拍摄的稳定度。 第3节 手持拍摄的稳定度 为了求稳定度,最好的办法是使用三脚架来拍摄。不过并不是在任何情况都适合三脚架,事实上有许多的拍摄行为都是使用手持拍摄来完成,这时候,手持拍摄的稳定度就是一个在拍摄前要注意的问题。 一张照片的清晰与否,常常是被人用来检讨拍摄成果的重要参考点,大多数人都会认为一张「成功」的照片,都必须要有清楚的(也就是不可以模糊不清的)画面。所以要如何然自己可以拍出一张「清楚」的照片,是初学者们要注意的一个课题。手持拍摄的稳定度,主要取决于拍摄时所使用的快门速度、和你的镜头焦距长短当然采用良好的拍摄习惯和姿势也是非常的重要。 我们可以在甚么样的底限下拍出稳定而清晰的照片呢?一般来说,有一个简单的公式可以作为同学们拍摄时的参考值,那就是: 快门 = 1 / 镜头焦距 这个意思,就是将你所使用拍摄的镜头焦距当成是分母,就成了安全(也就是可以拍出清晰照片)的快门时间。举个例子吧,如果我们使用 50mm 的标准镜来拍摄,那么只要快门不要低于 1/50 秒(不过好像没这个快门,那就看成是 1/60 秒吧),我们就可以拍出清晰的照片。如果使用的是到200mm 的长镜头,那么快门时间就不可以低于 1/200 秒(也没这个快门,那 1/250 秒吧)。 这样子我们可以发现,焦距越长的的镜头,我们所能用的快门时间就会越短,而手持广角镜头来拍摄却可以用到 1/30 秒这么长时间的快门。不过上面的数值只能当成是个参考,一般来说每个人可以掌握的拍摄稳定度都不太一样,有的人可以用很慢的速度却拍出很清晰的照片,有的人就算拿着广角镜头用了短时间的快门,却还是拍出了晃动模糊的照片。 这里没办法告诉你的快门速度可以掌握到哪里,这堂课我们也不需要作测试照片,因为今天你可以用 1/30 秒拍出很清晰的照片,可是搞不好明天因为体力不好,连用 1/125 秒都拍不稳。你只要注意到自己使用镜头焦距、和快门速度不要搭配的太离谱就可以了,事实上同学们也可以多尝试看看自己大概的稳定度到哪里。 有些老摄影师就号称可以拿大炮用手持拍摄拍出清晰的照片,不过有些人却因为撑大炮撑久了,手腕常常会犯风湿....。 一般我们在拍人像照片时,为了能有机动性多采用手持拍摄,所以喜欢拍人像的同学们就多练习一下自己的手臂,让它壮壮稳稳的。至于报名了风景组的同学还是用三脚架来拍,再怎么壮的手臂也不会有三脚架稳,为了美美的风景,出门还是多扛一只脚架吧。 下面的图例同学们可以参考一下,图一采用了 50mm 的标准镜拍摄,快门使用 1/60 秒,拍出的照片相当的清晰,在原始照片上,小女孩的发丝都清楚可见。 图二也是使用 50 mm 的镜头来拍摄,但是快门则拉到了 1/30 秒,小女孩的轮廓已经有一点模糊的情况出现了。 图三使用了 90 mm 的镜头,但是快门却使用到 1/15 秒,大家应该可以看的出来这张已经算是模糊的照片。 你可以用到多少的快门来拍摄呢?自己多拍多试试看,掌握自己的稳定度大概在哪里是一件蛮重要的事。 注意:带防抖(如带IS,VC,VR,OS等标识)的镜头或机身,可以反向矫正振动的影响,如一般的IS镜头可以矫正三级的快门速度,也就是说,同一支镜头在1/400 秒一般状态下的拍摄,其影像晃动程度与开启防手振模式后,1/50 秒的晃动程度相近。 第5节 基本构图 所谓的构图,并没有「绝对」的铁律,我们其实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作。而今天教大家几种构图的方式,是一般在拍照时的基本方法,同学们可以跟着试试看,然后再把它延伸出来,寻找自己最喜欢构图选择。 图一 1.摄影构图是一种「减法」的工作首先大家要了解的是,在摄影的构图思考来说,其实是一种「减法」的工作,我们在拍照时,用相机的景观窗匡住要拍摄的画面之后,接下来就必须要滤掉不要的画面。藉由前进后退、变换镜头的焦距,然后来把主题框在画面里。 一般人在拍照时比较容易犯的问题,就是将太多的「杂物」放在画面里,而减淡画面主题的重要性。尤其在使用广角镜头拍照时,因为宽广的视角容易收录进来太多与主题无关的东西,这种错误便特别容易发生。有时因为拍照者过于贪心,一次想要撷取太多主题在画面,反而让整张照片失去了重心。 图一的范例中使用了35mm 的镜头,透过靠近主题(小女孩和帽子)的方式来拍照,运用「减法」的观念来删除主题之外不需要的杂物,让整个画面的主题可以更凸显出来。 图二 2.拍出主题的完整的个整体是最稳当的方式运用「减法」的观念来构图,其实是一件需要经验累积的事,要减去画面上的哪一个东西,需要同学花时间多多拍照来体验。如果不谈减法,那么将拍摄主体的全身都给撷取下来,就是一种最稳当,也最安定的方式。 图二的范例将小女孩的全身都撷取在画面里,并且把她放在画面的正中央,清清楚楚的将要表现的主题显现出来,这是最安全、也最简单的构图手法。另外在小女孩的头上留一点空间,可以制造出一种安定感,让画面的重心落在下方,这点同学不妨自己另外拍拍看,试试留空间和不留空间的差异。 图三 3.将主题塞满整个画面,让一张照片满满的将主题完全呈现,不加入其它的杂物,是一种相当讨喜的构图方式。因为画面中只有主题出现,没有其它干扰的物品,所以会让整张照片的意念表达的相当的清楚。 图三的画面将小女孩都塞到四条框线里,不让其它的东西出现,运用同样的观念同学也可以只拍一张脸、一朵花甚至是一只眼睛来表现。 图四 4.适当的留白,可以让画面多添意境上面谈到塞满画面,其实适当的留白,还可以让照片有令一种意境,让观赏者有其它的想象空间。在背景比较单调或是不复杂的环境,可以运用这种方式,缩小主题在画面中所占的空间,同时不一定要将被拍摄物摆在正中央,有时这样的表现可以让主题更为抢眼、醒目。 图四的画面小女孩只占了画面的左半边,留下了右方及上方的空间,跟图一比较起来,表现的韵味就不相同了。 图五 5.动线是考虑留白位置的条件之一,谈到留白,那么留白要留在甚么位置,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有一个简单的决定方式,就是我们可以使用主题的「动线」,来决定留白的位置。甚么是动线呢?以图五为例,这张照片是以小女孩眼睛所看的方向来作为动线的参考,小女孩的眼睛望向右方,所以便将留白的位置决定在整个画面的右边。以这个作参考点来延伸,同学还可以依据身体的动线、物体前进的动线等来决定位置。这种选择方式的先决条件是主题要有明显的动线,一般的静物可能就不能用这样的方式来判断了。留白跟「感觉」很有关系,同学们不妨试试用自己的感觉来留白,多拍,多看看不一样的表现意境。 图六 6.慎重的决定切割主题的位置,我们拍照的时候,并不是一定会把主题完全的呈现,有时会裁切掉一些部分,来作为我们所要表达主题的方式。裁切主题的方式需要好好的思考,因为如果裁切的方式失当,往往会破坏的整个画面的协调性。 那么我们要如何选择才可以做出协调的表现呢?这门学问非常广泛,不是我们新手班马上就可以谈的完的,所以在这里,先以人物的拍摄作例子。 拍摄人物切割主题最大的禁忌,就是将框线切在人物的关节处(像是颈关节、手腕关节、腿关节、腰部关节等),构图的线只要切在关节处,就会让人物看起来有「断掉」的感觉。以图六为例,同学试试拿一张纸,遮在主题的关节处仔细看看,就会了解这里所说的意思了。 这里构图范例主要是以人物表现作为例子,因为人物摄影的构图比较有脉络可寻,考虑的东西不会太复杂,另外为了简化画面,这次的范例都以单色背景来拍摄。大家试着以今天教的课程作出发点来延伸,思考看看其它拍摄主题的构图问题。 最后,拍照时养成一个习惯,就是在按快门之前,先选择你要使用「光圈优先」还是「快门优先」。所谓的「光圈优先」、「快门优先」,就是决定拍摄条件是要以光圈为主、还是快门为主。 以「光圈优先」为例,譬如说我们在要拍人物为主题,背景模糊的照片,这时我们就要选择好大光圈(例如将光圈决定在 f2.8),决定光圈值之后,开始测光,采用调整快门的数值的方式,来完成测光设定的动作。 现在以「快门优先」为例,譬如说我们在要将瀑布拍成像是一条银白色的丝缎一样,这时我们就要选择好慢速快门(例如把快门订在 1/4 秒),决定快门值之后,开始转动光圈值来配合测光。 光圈值牵涉到景深、快门值牵涉到速度表现,依需要我们来决定采用「光圈优先」或是「快门优先」,在变动另一个数值来组合成测光的动作。 60D论坛摄影课堂,第二课 朋友们,终于完成了第二课,以下很多资料是摘自佳能官网,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到佳能官网查看全部内容。 这一课,将讨论的比较长,比较深入,如果你也对摄影有企图心,准备放弃AUTO拍摄法,那我们接着往下看吧!    何谓摄影?要学些什么才是懂得摄影?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有人认为“能拍得好相片”的就是懂摄影。但往往很多能拍得好作品的人却原来对相机及镜头的原理一窍不通,这又是否称得上是懂摄影?事实上,要真正对摄影融会贯通,了解一些镜头的基本原理是少不得的。 相机成像的基本原理    “人眼与相机”,人类眼睛的构造和相机十分相似。光线通过眼球的水晶体(镜头的镜片)被折射到视网膜(感光芯片)结成影像。而调节光线量进入的是瞳孔(光圈)。人眼与镜头基本结构相同,唯一不同的是,人眼可以改变水晶体的弧度来对焦,但相机镜头则要靠前后移动镜片来对焦。这是人眼和镜头的最大不同处(当然,人眼也没有“快门”,如果眼皮不算“快门”) 自动曝光模式的种类 理解光圈 光圈是位于镜头内部的小叶片的集合。这些叶片互相重叠,构成光圈。虽然体积非常小,但在决定照片的最终效果方面却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光圈的作用和效果 掌握快门速度 快门速度表示光线通过快门单元的时间。通过时间的长短会造成曝光时间变化,所以可自由表现被摄体的动与静。 什么是ISO感光度? ISO感光度是表示对亮度敏感程度的数值。数值越大表示可以在昏暗环境下进行更明亮的成像。不过,ISO感光度的使用方法可不仅仅只有这一种。 了解白平衡 光线具有颜色,例如荧光灯的光偏绿、钨丝灯的光偏红或偏桔色。白平衡的功能就是对光线颜色的影响进行补偿。在这里,让我们来看看白平衡的种类和效果。 了解测光模式的区别 测光模式是测定被摄体亮度的功能。测光模式根据其测光范围不同,具有各种特征。为了获得正确的曝光,需要了解其各自的特征,进行区分使用。 60D摄影课堂之三, 了解直方图,更精确的曝光(新排版!) 摄影不全部是技术的问题,但是掌握技术却是能表达摄影意图的基础,所以,我们继续60D的摄影技术讨论之旅。下面讨论是关于直方图的问题,理解这个问题,是我们深入理解曝光和后期技术的基础,综合收集网上的信息,并加入一些个人理解,整理如下,这一课,比较晦涩难懂,大家准备好: 有人说摄影就是用光来绘画,有人说摄影就是与光做游戏,总而言之摄影是离不开光线的,一张好照片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就是精确的控制曝光。目前的数码相机可以通过光圈、快门、感光度、曝光补偿等设置来控制曝光量,拍摄的照片也可以通过屏幕回放查看,但是要知道,通过屏幕查看的话并不能最终确定一张照片是否曝光准确了,我们需要通过量化的方法来衡量曝光的准确性。与传统胶片相机相比,如今数码相机的直方图显示功能是十分有用的,从一定程度上讲,这以功能甚至代替了测光表的一些功能。事实上直方图就是通过在相机的显示屏上表现的曝光量柱形图,我们可以以此来确定照片曝光量的多少和准确性。通过直方图的横轴与纵轴线,我们可以很直观地看出照片的曝光情况,在拍摄时能给摄影者带来很大的方便。现在市场上的新产品几乎全部都是数码相机了,包括单反和便携式相机在内,很多产品都具有直方图显示功能,其中有一部分数码相机产品的直方图显示功能更加完善,不仅仅可以显示灰阶(明度)柱状直方图,还可以直观的显示出RGB(红绿蓝)分色直方柱状图。这里主要讨论如何用灰阶直方图来精确控制曝光。 直方图是什么? 直方图描述的是图片显示范围内影像的明度分布图形。直方图左边显示的是图像的阴影信息,中间显示图像的中间色调信息,右边则显示图像的高亮信息。直方图的横轴从左到右代表照片从黑(暗部)到白(亮部)的像素数量,水平轴方向是一个256级明度座标,左边最暗处的值为0,右边最亮处的值为255。直方图的垂直轴方向代表了在给定值下像素的数量,给定值下柱子越高,代表像素信息越多;柱子越低,代表像素信息越少,少到为零。需要注意的是,当像素堆积超出了直方图边框的顶端,代表部分像素超出了相机记录的极限,也就是常说的像素溢出。 在一個直方图內,横轴代表由暗到亮(0到255)的信息,纵轴則代表該亮度值下的像素数量,以下是三種最常見的曝光情況: 1. 過曝 图形偏向右邊,即高光部分堆积大量像素,左邊基本上沒有图形,即暗部没有像素。 2. 正常曝光 (Average)图形很平均地从左到右分佈,中間的图形比較多。呈现为钟的形状,类似为正态分布。 3. 曝光不足 (Underexposed) 图形偏向左邊,即暗部堆积大量像素,右边基本上沒有图形,即高光部分没有像素。 如何用直方图来判断图片的曝光   一般我们认为曝光大体分为两种,标准曝光(正确曝光)和特性曝光。按照传统18度灰的理论,标准曝光是在感光元件(CCD或者CMOS)的感光宽容度范围内,将拍摄对象看成是18%度的灰板进行拍照。在数值上,拍摄对象反射后的光线强度与18%度灰反射后的光线在强度是相等的,从而就可以得到标准曝光值。在实际拍摄的时候,为了更好的突出拍摄的主体,拍摄者还会选择特性曝光,如高调和低调等。一幅较好的摄影作品从直方图的显示中可以看到明暗细节都有,在柱状图上的表现就是从左到右都有均匀分布,同时直方图的两侧是不会有像素溢出的。而直方图的竖轴就表示相应部分所占画面的面积,峰值越高说明该明暗值的像素数量越多,如果直方图显示只在左边有,说明画面没有明亮的部分,整体偏暗,有可能曝光不足;如果直方图显示只在右边有,说明画面缺乏暗部细节,很有可能曝光过度;如果整个直方图贯穿横轴,没有峰值,同时明暗两端又同时溢出,说明这幅照片很可能反差过高,这样会使画面的明暗两极都产生不可逆转的细节损失。 下面举例说明: 曝光不足图 曝光过度图 色彩反差过高图 色彩反差低图 正常曝光图 用Photoshop来调整直方图   直方图不仅仅可以在拍摄的时候对照片进行曝光量的显示,在后期调整的时候还可以进行修改。Photoshop软件中的直方图与数码相机中的直方图显示原理是一样的,也可以用图形来表示图像的每个亮度级别拥有的像素数量,展示像素在图像中的分布情况。直方图显示图像在阴影(显示在直方图中左边部分)、中间调(显示在中间部分)和高光(显示在右边部分)中包含的细节是否足以在图像中进行适当的校正。Photoshop中的直方图还提供了图像色调范围或图像基本色调类型的快速浏览图。低色调图像的细节集中在阴影处,高色调图像的细节集中在高光处,而平均色调图像的细节集中在中间调处,全色调范围的图像在所有区域中都有大量的像素,识别色调范围有助于确定相应的色调校正。正确曝光的照片在亮度色调的分布情况上应该是比较平均的,具体表现在直方图上曲线形状看上起是平滑而饱满的,由左端0位置开始,渐进变化,平滑过渡到右端255的位置,在各亮度等级上均有像数表现,并且在左端(最暗处)和右端(最亮处)没有溢出现象,保留着各亮度的细节层次。曝光过度的照片,在直方图右边亮部的曲线溢出会较明显,溢出的部分在照片表现为“死白”,也就是白的部分没有任何细节;如果直方图的左边暗部看不见末端,而且峰值有溢出的现象,则表明该幅照片的暗部细节没有被数码相机完全记录下来,溢出的部分在照片里表现为“死黑”,也就是黑的部分没有任何细节,这些像素的记录值为0,而右边亮部的峰值低,且所占比例很小,画面偏暗,需要增加曝光。具体如何调整,方法有很多种,如增减曝光、调整曲线、图层混合等等。而RAW格式由于采用14位深的数据,可以记录更多的曝光信息,在后期调整中的优势比较明显,有数码时代的底片之称。 向右曝光原理   关于动态范围 :首先,为讨论方便起见让我们将数码单反相机的动态范围对应成光圈5档包围(实际上应该是近6档,但没有必要在这里计较太多),5档之外就超出相机的动态范围了:不是曝光不足(暗部没有细节和层次)就是曝光过度(亮部没有细节和层次),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很多软件将直方图分成5个区域的原因之一吧。通常我们所处理的RAW实际上是12位图像(不错,理论上应该是16位的,但现在所有数码单反都是在现实16位空间里使用12位RAW记录数据——总归好于JPG的8位)。12位RAW能够反映出4096 (2的12次方)离散亮度值。这也许会让人联想到,如果用相当于5档光圈的动态范围去覆盖这个4096 级亮度,那么每档覆盖820=4096/5,事实如此吗?永远要记住“一半”在这里也是有效的(2的N次方),数码单反的动态范围相当于5档光圈,其中第 1档(最亮的部分)覆盖了2048级色调——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数码单反的CCD或CMOS记录的信号是线性的,而相当于5档光圈动态范围的每1档较其上档都会将光线减半,同时将剩余的一半留给了下档。(按:这里的位深数据是比较老的信息,如尼康的D90是12位的信号,而60D是14位深的信号,按佳能官网的解释,14位信号转换可达到16,384色调等级(214),其信息量是12位信号处理的4倍。原理是一致的,就没有更新到14位数据了。)下表给出更为详细的说明: 这张表说明了很多问题,其中最重要也是我们最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如果我们不好好利用直方图最右边那个区域(通常我们看到的直方图都被分为5个区),实际上我们就白白浪费了手中昂贵的数码单反几近一半的动态范围!当然,我们都知道(至少应该知道)数码摄像最最忌讳的就是曝光过度——亮度超出了动态范围,玩负片的都有这样的经验。如果曝光过度,也就是说照片的亮度超出了直方图最右侧,那么我们只能对这张照片说bye-bye了。讲了半天,简单归纳一下:数码和胶片最大不同之处在于,数码单反应该尽可能充分利用直方图中最亮的那一档,因为它覆盖了4096亮度级的一半2048,而在通常直方图上我们看到的这一档,只占整个直方图的五分之一。从直方图的角度来看,数码单反需要向右曝光,而普通胶片通常要求曝光居中。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理解“向右曝光”的含义了:尽可能使直方图向右分布,但同时又要保证不能曝光过度(过饱合)。从操作层面看这点其实很容易做到,大多数相机LCD屏在检查图像时,都会闪烁标志照片过曝的部位。如果出现过曝则略调一下相机的快门或光圈(看哪个更重要了)再来一张,直到曝光过度提示消失为止。(个人来看这种办法可行但最好还是通过经验积累而一次成功,因为有些瞬间可能一辈子就那么一次。同时注意的是,虽然RAW工具都可以进行数码曝光补偿亮度调整之类的,但这种补偿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将曝光过度的部分细节再移回来:RAW直接记录了CCD或CMOS上的信息,可是如果CCD或CMOS因为曝光过度没有记录下细节,后期RAW处理也是回天无术了)。 “向右曝光”得到RAW照片肯定会让人感觉“太亮”了。不过没有关系:使用RAW处理软件的亮度(数码曝光)和对比度调整,调整直方图分布(居中) 并使照片看上去“正常”就行了。操作很简单也很容易理解,但蕴含着很复杂的图像处理知识:这种变换首先最大化了照片信噪比,其次弱化了照片暗部可能因多色分调处理所引起的不平滑问题以及可能存在的噪点。“向右曝光”一定是针对16/12位RAW的。与某些人所想像不同的是,数码单反在记录RAW时是不做任何非线性变换的,所有非线性变换都是从 RAW转换器开始发生的(也就是我们所使用的RAW软件)。所以,“向右曝光”仅对RAW有效:使用RAW格式拍摄并注意“向右曝光”,按上述办法在 RAW转换器中手动调整照片、最后再向Photoshop输出。通过简单的三步曲,数码单反的带宽得到了最优利用——又一个使用RAW的理由。   “向右曝光”另一大好处是可以降低ISO值。从操作层面看“向右曝光”实际上应该是在正常测光的基础上再开大光圈或者放慢快门速度,二者是等效的,在进入相机的光量增加的情况下,也给使用较低的感光度(ISO)提供了可能。对于手持拍摄、拍摄移动物体或较暗光线条件下拍摄,往往需要在ISO、快门速度和光圈大小三者之间需要做出艰难选择,而“向右曝光”能够有效改善信噪比并减少暗部噪点,因而还是值得的。  试验:“向右曝光”也许并不常用,因为这项技术需要在拍摄过程中投入大量精力并且花大量时间对RAW进行后期处理。但在某些情况下确实需要改善信噪比并充分利用数码单反的动态范围,这项技术就显得特别有效了——没有必要怀疑,只要自己试试就行了。 平常的夏日、兰天、白云和绿草,使用三角架以正常测光条件先拍摄一张,看看直方图。现在,+1EV(过曝)再来一张(+1EV只是一个参考,注意不要将最亮部分比如云真的过曝了)。多试几次,原则上是没有过曝闪烁的前提条件下直方图尽可能向右分布。 先将“正常曝光”的那张在RAW转换器中进行常规处理并输出至Photoshop;然后将“向右曝光”的那张在RAW转换器中进行同样操作也输出至Photoshop,由于是“向右曝光”,所以除常规操作之外在RAW转换器中别忘记修正Gamma、亮度和对比度,使之呈正态分布。现在让我们来对比两张在Photoshop里的效果,仔细对比暗部的噪点和多色分调形成的不连续过渡。能不能看出区别?如果没有区别,那么还是沿袭原来的拍摄风格吧!如果发现了区别,那么你就算是掌握这项技术了——今后一定会受益无穷。提示:还可以使用高ISO值在夜间做一次对比测试,理论上高ISO形成的噪点比较多,所以个人认为便于发现差别。现在很多DSLR(数码单反)仍只能显示亮度直方图(按:60D是可以分离显示RGB直方图的),而无法分离通道显示。这意味着R、G或B某个或某几个通道已经过曝了,但亮度直方图却没有闪烁显示。确实有时某(几)个通道过曝是个问题,但仅在这点上使用RAW拍摄还是优于JPG,因为在RAW中我们所关注的是相机本身色彩空间中的过曝问题,而非工作RGB色彩空间(RAW转换器经过色调调整后才将原始RAW变换到工作色彩空间)。sRGB甚至Adobe RGB会将相机原始色彩空间中的不少颜色裁掉。 最理想的解决方案是相机厂商能够按相机色彩空间通道给出过曝显示闪烁,而不是现在这么简单的亮度闪烁。这也是为什么Camera Raw给出的是不同通道直方图的叠加,而不是简单的亮度直方图的原因。从实际操作角度而言,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实际场景中最亮的部分总是以最接近自然的状态被还原(比如云)。如果还是担心过曝的话,就使用曝光包围然后从中选出最理想的就行了。总结,最理想的曝光方式:尽可能使直方图向右分布但又一定不能过曝。这种曝光方式利用更多的亮度级别帮助我们确保亮部细节不被丢失;同时越是向右曝光就留下了越多的亮度级来表现暗部细节。很多人为了保护高光部分细节而故意对整张照片做欠曝处理而造成暗部发黑,问题是随后如何恢复这些暗部细节呢?最暗的部分只有128位亮度级的表现力,所以调整曲线打开暗部不可避免要造成多色分调了。 进一步探讨向右曝光的要领:   未采用向右曝光的图像,非常接近拍摄反转片的效果,而采用向右曝光的图像,显得灰,平或缺少反差。可能更多的人会看到未采用的,而不接受采用的,那么,为什么还要采用向右曝光的方法?   从直观的角度来说,直方图所映射的是色调范围。为了语言表达方便,我们将其规划为暗调,3/4调,中间调,1/4调和高光,镜面高光等。   而从实际采集和记录动态范围的角度来看,数码相机回放直方图(以及有关图像处理软件显示的直方图)所表达的含义要相对复杂。数码相机在采用RAW格式采集和记录图像信号的时候,是以12位色深来处理模数转换的离散亮度值(通称为色调级),12位的RAW文件能反映出4096(2的12次方)色调,若将其分成五个区映射在直方图上,其分布并不是平均的,而是以下图所示的线性GAMMA方式分布(可将最左侧的两个区域视为一个区,由右至左每个区的色调级减半。这是由数码相机的CMOS或CCD线性计算方式所决定的,也是色调值在直方图上的实际映射。 现在将线性GAMMA分布映射到直方图下方,我们就能直接看到直方图所反映的色调级与区域的关系。原来直方图右侧的一半竟然涵盖了全色调级的1/2,直方图右侧的2/3区域涵盖了全色调级的3/4……这时候,我们来观察下面的直方图: 图1 图2(看上去暗部表现不足,平淡) 图1在左侧的一半,只有2048色调级。图2左右两侧都有,可以说有2048+1024=3072色调级。所以我们可以通俗地理解,向右曝光能够记录和展现更多的色调信息,否则将不能记录甚至丢失众多色调信息。所以当不会应用向右曝光时,拍摄的照片暗部细节过渡不平滑或严重缺失,会让人指责数码照片细节不好,或者,当采用后期提亮暗部的时候,会出现大量的噪点和斑痕,使得后期处理无从下手……   其实,图2尽管表面看起来灰平,反差不够,但通过后期的简单调整就能实现好的效果。重要的是,它将有丰富的暗调细节和色调过渡。这就集中反映了一个关键问题:传统摄影胶片的性质决定影像,而数码摄影需要技术再造底片。也就是说,在传统摄影的过程中,选用不同性质的胶片决定了最终影像的效果和品质。而现在的数码摄影,影像的品质和我取决于拍摄者对数码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佳能60D详细介绍及其摄影技巧大全(图文说明篇).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eliwenku.com/p-2887328.html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