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四年级语文上册13开天辟地教学方案计划教案苏教出版.doc

收藏

编号:2595295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28.52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2
  
8
金币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四年级 语文 上册 13 开天辟地 教学 方案 计划 规划 教案 出版
资源描述:
-! 13开天辟地 教学 要求 1.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重点 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知识点详解 ☜ 开 天 辟 地   ①重点句解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天地合一的宇宙比作大鸡蛋,为下文盘古开天辟地,化生出世间万物作了铺垫。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整个宇宙混沌(dn)一团,像个大鸡蛋。[①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天和地没有分开时宇宙的样子。 􀀌有个叫盘古的大神,昏睡了一万八千年。   ②孙悟空、嫦娥、女娲、后羿等。 [②除了盘古,你还知道哪些神话人物?]一天,大神醒来,睁眼一看,周围黑乎乎一片,什么也看不见。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   ③难句解析:形象生动地再现了盘古开天辟地时的情景,充分体现了盘古对光明的无限向往以及创造新世界的决心。 大神见身边有一把板斧、一把凿子,他随手拿来,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对着眼前的黑暗混沌,一阵猛劈猛凿,只见巨石崩裂,“大鸡蛋”破碎了。[③这句话有什么意义?]轻而清的东西冉(rǎn)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④天和地分别是什么东西变成的?]   ④“轻而清的东西”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变成了地。 段导读:讲盘古醒后把黑暗混沌的宇宙劈开。 􀀍天和地分开后,盘古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句导读:这句写盘古用自己的身躯撑住了天地,怕它们再合拢。][⑤这段话在全篇中起什么作用?]   ⑤这是一个过渡段,在全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段导读:讲盘古在“开天辟地”之后“顶天立地”。 􀀎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这样又经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体也长得极长了。[句导读:天地变,盘古的身高也随着变化,就这样经历了一万八千年。足见盘古意志的坚定和行动的持之以恒。] 段导读:讲盘古的身体随着天与地的不断变化而长高。   ❶巍峨:形容山或建筑物等高大雄伟。 ❷重,这里读chng。 􀀏这个巍峨❶的巨人,就像根长柱子似的,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❷新合拢。[句导读:将盘古比作柱子,突出了盘古的作用。] 段导读:这段话说明了盘古在天地之间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正是因为有了盘古,天地才不能合拢,突出了盘古是拥有巨大神力的大神。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讲盘古醒来后,用自己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 􀀐几千万年过去了,天不再升高,地不再加厚,而盘古也已精疲力竭。他知道天地再也不会合拢,就含着微笑倒下了。   ⑥“精疲力竭”说明这位巨神在挺立了几千万年后,已耗尽了体力,疲劳到了极点;“含着微笑”表现了盘古的坦然和无畏,这正是伟大的自我牺牲精神。 [⑥句中加点的词语说明了什么?] 段导读:盘古牺牲了自己换来了天地的永远分开,为后人创造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⑦这句话体现了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他不但开天辟地,还把自己的身躯无私地奉献出来,创造出更美好的世界。 􀀑临死的时候,他的身躯化成了万物:[⑦这句话体现了盘古什么样的精神?]口中呼出的气变成了风和云,发出的声音变成了轰隆的雷霆(tnɡ),左眼变成了光芒万丈的太阳,右眼变成了皎(jiǎo)洁明媚的月亮,隆起的肌肉变成了三山   ❸三山五岳:三山一般指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文中是泛指所有的高山。 五岳❸,流淌的血液变成了奔腾的江河,筋脉变成了纵横交错的大道,皮肤变成了万顷良田,就连流出的汗水也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甘霖(ln)。[⑧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盘古用身躯化生出世间万物?有什么作用?]   ⑧重点句解析:这句话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列举了盘古的身躯所化生出的风云、雷霆、日月等物,最后又用“就……也……”写出盘古把汗水也化成对人类有用的东西,从而更加突出了盘古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段导读:讲盘古临死时把躯体化生成世间万物,体现了他伟大的献身精神。   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讲盘古临死前,用自己的身躯化生出世间万物。 􀀒就这样,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句导读:这句话概括讲世间万物的由来。盘古开天辟地,浓缩了人们对力量和奉献精神的赞扬。]   第四部分(第8自然段):总结全文,点明中心,高度赞扬了盘古的奉献精神。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清文章脉络。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生字、新词卡片。 一 导入新课 1.课前让学生搜集神话故事,尤其是中外有关创世纪的神话故事。课堂上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神话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2.简介中国的神话故事。 3.揭题:开天辟地——盘古开天地 这样的教学设计,能让学生很好地展示自己的课外阅读能力,又能让学生对古代神话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一种强烈的阅读愿望,自然而然地进入课文,为学习本课奠定感情基础。 二 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 (1)读准生字的字音,认清生字的字形,读通课文。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盘古 混沌 冉冉 巍峨 雷霆 皎洁 甘霖 精疲力竭 纵横交错 2.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词语。 板斧 加厚 柱子 合拢 精疲力竭 血液 纵横交错 皮肤 (2)指名读,齐读。 老师应重点帮助学生正音:“柱、浊”是翘舌音,“拢”是后鼻音,注意“斧(fǔ)”和“肤(fū)”读音的区别。 (3)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混沌:古代传说中指天地未分之前浑然一体的状态。 冉冉:慢慢地。 巍峨:形容山或建筑物的高大雄伟。 精疲力竭:精神、体力消耗殆尽。形容极度疲乏。 雷霆:声音极大的雷;霹雳。 皎洁:(月亮等)明亮而洁白。 纵横交错:形容事物相互交叉或情况错综复杂。 甘霖:指久旱以后下的雨。 3.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三 理清文章脉络 全文共八个自然段,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天和地没有分开时宇宙的样子。 第二段(第二至第五自然段):讲盘古醒来后,用自己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 第三段(第六、七自然段):讲盘古临死前,用自己的身躯化生出世间万物。 第四段(第八自然段):总结全文,概括盘古开天辟地的经过。   1.这一课改编自古代神话,现代文写得相当美。文中有很多生僻字眼与四字词语,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如“混沌一团”,学生读成“浑沌一团”,意思相通,但声调不对,“混”和“沌”两个字音都难读好。再如“开天辟地”与文中的“猛劈猛凿”,一个是“辟”,一个是“劈”,虽都表示动作,但含义不同,有差别。教师并不把这些字单独拿出来讲,而是顺其自然,在读课文的过程中,随时解决,这既节省了时间,又加深了学生对这些字词的理解。 2.教师在教学时,先让学生读题,然后引导学生对课文题目质疑,大家提出了好多问题,如:谁开辟了天地?他为什么要开天辟地?他是怎样开天辟地的?结果怎样?教师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教学中,应重点抓住盘古怎样开天辟地,又怎样化生出世间万物这两部分教学内容,体会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这一举措,正是在帮助学生对文章进行内化,也教会了学生朗读的方法与技巧。 1.读拼音,写词语。 hn dn 混 沌     kāi p 开 辟     wēi 巍 峨     jīng p l ji 精 疲 力 竭 gān ln 甘 霖     h lǒng 合 拢   2.填写反义词。 清—(浊)   下沉—(上升)   厚—(薄)   纵—(横)  轻—(重) 黑暗—(光明) 高—(低) 天—(地) 3.根据意思写词语。 (1)精神、体力消耗殆尽。(精疲力竭) (2)形容事物相互交叉或情况错综复杂。(纵横交错) (3)我国古代神话传说,盘古从混沌一片的宇宙中开辟出了天和地,创造了世界。(开天辟地) (4)形容高大而雄伟。(巍峨) (5)明亮洁白。(皎洁) 4.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回答问题。 (1)照样子,写词语。 黑乎乎 湿漉漉 冷冰冰 冉冉上升 咄咄逼人 窃窃私语 咔嚓 扑通 滴答 轰隆 (2)这一自然段中用了许多动词,把它们摘抄下来。 睁眼、翻身、坐、裂开、透、拿来、持、握、猛劈猛凿、崩裂、破碎、上升、下沉等。 (3)这一自然段中有两个词语加了引号,请将它们找出来,并写出加引号的原因。 ①咔嚓,原因:拟声词要加上引号。 ②大鸡蛋,原因:说明这里的大鸡蛋不是真正的鸡蛋,而是天地合二为一的样子。 (4)请你在这一自然段中找出对仗工整的句子抄写下来。 左手持凿,右手握斧。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1.了解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以及用身躯化生出世间万物的经过。 2.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3.从阅读中体会故事神奇的想象、优美的语言。 幻灯片。 一 复习巩固 1.复习课文,指名朗读课文。 2.复习生字、新词,开火车读生字、词语。 二 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老师提出要求。 (1)能理清文章的结构。 (2)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交流反馈。 课文讲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的故事,赞颂了盘古无私的献身精神。 三 导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提问:天和地还没有分开之前,宇宙是什么样子的? 整个宇宙混沌一团,像个大鸡蛋。 3.抓住“混沌一团”“大鸡蛋”等词语让学生想象天地合一、宇宙黑暗的情景。 4.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四 导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至第五自然段。 2.说说这几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讲的是盘古醒来以后,用自己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 3.这一部分可分为两个层次,试着划分一下。 第一层(第二自然段):讲盘古醒后把黑暗、混沌的宇宙劈开。 第二层(第三至第五自然段):讲盘古用他的身躯支撑在天与地之间,使它们不再重新合拢。 4.学习第一层。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提问:你认为盘古是一个什么样的神? 不是一般的神,他有着无穷的力量与高大的身躯。 (3)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盘古的这些特点? 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 (4)文中写盘古这一特点是为了什么? 为下文作铺垫。无穷的力量与高大的身躯是盘古能够开天辟地的条件。 (5)投影出示:让学生填空。 大神见身边有一把板斧、一把凿子,他随手拿来,左手  凿,右手  斧,对着眼前的黑暗混沌,一阵      ,只见巨石    ,“大鸡蛋”    了。 (依次填入:持、握、猛劈猛凿、崩裂、破碎。) (6)让学生想象盘古开天辟地的情景,在脑中描绘当时的画面。 (7)从盘古开天地的情景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盘古开天辟地的艰难,体会盘古对光明的无限向往,以及创造崭新世界的决心。 (8)投影出示: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①找出这句话中意思相反的词语。 轻—重;清—浊;天—地;上升—下沉。 ②用这些意思相反的词语来写有什么作用? 对比作用,形象地写出了天与地的不同。 (9)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进一步感受盘古的伟大。 5.学习第二层。 (1)指名读第三至第五自然段。 (2)过渡:天和地分开之后,盘古是不是从此就高枕无忧了呢?那他又是怎样做的呢? 不是。天和地分开后,盘古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3)学生自由读,思考:盘古在你心目中树立起了怎样的形象? (4)交流反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盘古这一人物形象。 盘古意志坚定,矢志不移。 (5)从哪些语句能感受到盘古的意志坚定,矢志不移? 也跟着长高、一万八千年。 (6)带着对盘古的崇敬之情朗读第三至第五自然段。 五 导读第三段 1.指名读第六、七自然段。 2.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讲了盘古用自己的身躯化生出世间万物。 3.当天不再升高,地不再加厚时,盘古已经在天和地之间站了几千万年,这时的盘古已经——精疲力竭(学生答)。他知道天地再也不会合拢,自己的使命已经完成时,他就含着微笑倒下了。临死的时候,他又将身躯奉献出来,化生出万物。面对盘古的这一伟大举动,你一定有许多感触吧?说给大家听听。 引导学生抓住“精疲力竭”“含着微笑”“临死”等词语,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是多么伟大的心灵啊!面对死亡,却是那么的坦然,那么的无畏。可见,盘古对自己所做的一切无怨无悔。 4.投影出示描写盘古的身躯化成世间万物的经过的句子。 (1)让学生想象化生世间万物时的美好景象。 (2)课文较多地运用了描写性的词语,引导学生注意,并能通过朗读记忆这些词语,积累优美的语言。 六 导读第四段 1.指名读第八自然段。 2.说说这一自然段的内容与作用。(用一句话概括地写出盘古开天辟地的经过,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 七 合作探究 引入:我们知道,盘古开天辟地是一个美丽的神话,不是真实的故事。那么,人们为什么会编出这样的神话呢?它反映了人们怎样的理想和追求呢?(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合理推想。)   1.教学第七自然段时,教师主要让学生反复朗读,了解盘古的身躯化成万物的经过。教师引导学生把世间事物美好的特点跟盘古美好的心灵联系在一起,体会盘古把一切都无私地献给人类的崇高的思想境界。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想象说话:发挥想象力,说说盘古还创造了宇宙中哪些事物。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体现在学生学完“盘古化生万物”这一段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想象口答题:头发变成了(  ),骨骼变成了(  ),牙齿变成了(  )。 这样,不但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同时还让学生明白了想象要合理恰当。 2.《开天辟地》一文在语言文字上有一个鲜明的特色,运用了像“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这样含有相反词语的句子。在学完课文后,教师让学生回到课文中,去寻找这样的句子,并一组组出示,让学生朗读、欣赏、感悟。这样的做法体现了教师深入挖掘文本,力求向学生展现文本深刻内涵,展现语言文字无穷韵味与魅力的教学意图,是一种语文教学的回归。相信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这种句子会深入到学生内心,逐步达到内化。理解词语不脱离语言环境,理解句式用板块呈现,遣词造句正是需要这样实实在在的积累。 1.按原文填空。 临死的时候,他的身躯化成了万物:口中呼出的气变成了风和云,发出的声音变成了轰隆的雷霆,左眼变成了光芒万丈的太阳,右眼变成了皎洁明媚的月亮,隆起的肌肉变成了三山五岳,流淌的血液变成了奔腾的江河,筋脉变成了纵横交错的大道,皮肤变成了万顷良田,就连流出的汗水也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甘霖。 2.在括号里填写加点字的反义词,构成成语。 (1)有始有(终)   (2)铺天盖(地) (3)半信半(疑)   (4)不进则(退) (5)不卑不(亢)   (6)名存实(亡) (7)欺上瞒(下)   (8)化整为(零) (9)东奔(西)跑   (10)古为(今)用 (11)大惊(小)怪   (12)左顾(右)盼 3.选词填空。   屹立  矗立  耸立 (1)人民英雄纪念碑像巨人一样(耸立)在天安门广场的南部。 (2)社会主义的中国像巨人一样,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3)北京长安街两旁(矗立)着很多高层建筑。   沉重  繁重 (4)(繁重)的工作,累得她更加消瘦。 (5)他怀着(沉重)的心情离别了家乡。 1.盘古 盘古,中国古代神话中开天辟地的人。三国时徐整著的《三五历纪》中说:“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南朝梁任昉所著《述异记》又说,所有日月、星辰、风云、山川、田地、草木、金石,都是盘古死后,由其身体各部分变成的。 2.盘古的后代 相传盘古开天之前,一片混荒,万天混沌,万物犹蒙沌!盘古想开天之后,怎么办呢?于是,便把自己的身体变成天地万物,还想把自己的本领和性格传给自己的后人。他在把身体全部变化成天地万物、眼睛化作日月星辰之后,把自己的眼泪和两根头发藏起来。过了不知道多少年,当有熊国的国君(少典)从一个小山丘经过时,不小心碰到了盘古的眼泪。天空长虹贯日,气象万千,祥瑞祥和,人类始祖经过了若干年后,其中一个民族少典有了孩子。这个孩子就是轩辕黄帝,他取代了炎帝统一了华夏民族,成为中国最有名的国君——黄帝。 此资源为word格式,您下载后可以自由编辑,让智慧点亮人生,用爱心播种未来。感谢您的选用。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四年级语文上册13开天辟地教学方案计划教案苏教出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eliwenku.com/p-2595295.html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