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doc

收藏

编号:2639398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38.52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5
  
8
金币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外国 美术 名词解释
资源描述:
-/ 外美史名词解释 1、意大利学院派: 1590年,意大利画家卡拉契兄弟创办了著名的波伦亚学院,旨在传承文艺复兴大师的传统,总结前人经验,培养年轻的美术家,并制定艺术法规,强调绘画标准, 避免样式主义和卡拉瓦乔的影响。由于这种办学原则明显缺乏创新精神,带有折衷主义的特点。故而题材较狭窄,多描绘宗教与神话,在技法上重素描轻色彩。可是对以后的古典主义美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折衷主义: 这是17世纪意大利学院派美术的基本特色。主张绘画应有的最高标准是:米开朗基罗的人体、拉斐尔的素描、格累乔的典雅与风韵、威尼斯画派的色彩等等。这种企图培养新的艺术人才的办学思路与模式明显是综合了各家之长的折衷主义。 3、卡拉瓦乔主义: 17世纪由于卡拉瓦乔在当时欧洲画坛的巨大影响,吸引了相当多的敬慕者与追随者,他们的作品深受其艺术感染,无论是题材范围、画面明暗对比、人物写实手法等,多倾向于卡拉瓦乔的现实主义风格,故被称为卡拉瓦乔主义。 4、意大利地方画派: 17世纪意大利的现实主义画坛除了最具影响的卡拉瓦乔之外,还有颇具实力的有现实主义倾向的地方画派和画家:如热那亚画派(代表人物是斯特劳斯)、曼图亚画派(以多菲奇为代表)、那不勒斯画派(萨洛撒为代表),另外还有威尼斯画派、佛罗伦萨画派和罗马画派等。 5、巴洛克艺术: 17世纪流行的艺术风格之一。这种风格最早产生于意大利的罗马,曾弥漫于欧洲的天主教国家。“巴洛克”这个派生词的由来说法不一:一说来自葡萄牙语或西班牙语,意指不圆的珠子;一说来自意大利语,有任意奇特、怪诞或推论上错误的含义。这个带有贬意的称呼是18世纪的古典主义理论家对这种艺术倾向的蔑视。 6、荷兰小画派: 17世纪的荷兰除了哈尔斯与伦勃朗这样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大师以外,还涌现了一批出色的画家。他们被称为“荷兰小画派”的原因有二:第一是画幅较小,适宜于市民阶层装饰居室;第二是不表现重大的社会题材,特别注重对生活细节的描绘,迎合了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代表画家有:格拉尔德. 特鲍赫、皮特. 德. 霍赫、和加布里尔. 梅蒂绥等。 7、团体肖像画: 17世纪的荷兰美术除了单幅肖像画外还盛行团体肖像(群像)画,订件者往往要求画家对每个人都给以平等的表现机会,这就会使画家不能安排中心人物和一定的情节来统一画面与构图。但是,天才的肖像画家哈尔斯却突破了传统的呆板、平整的布局,尽量将人物安排的错落有致,营造出一种极其热烈的气氛。代表作品如《圣乔治射击手连军官的宴会》等。 8、西班牙“黄金时代”: 17世纪上半叶,西班牙美术人才辈出并出现了一个“黄金时期”(1560-1700)。他的繁荣主要得益于三个条件:一是西班牙文学的有力影响(文学家塞万提斯和戏剧家维加);二是地方画派中现实主义力量的存在和发展;三是意大利卡拉瓦乔艺术的影响。这个时期西班牙绘画的艺术特点是反映生活、表现时代和民族精神。代表画家有里韦拉、苏巴兰和委拉斯贵支。 9、“波德格涅斯”: 17世纪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城流行的一种画风(即西班牙的卡拉瓦乔主义)。波德格涅斯这一名词含有小酒店和小饭馆之意,由于古典主义的理论家们瞧不起描绘下层人民生活的风俗画,于是以嘲弄的口吻把这类作品通称为“波德格涅斯”的绘画。委拉斯贵支就曾受到过这种画风的影响。作品有《卖水的人》、《早餐》、《音乐师》等。 10、罗可可: 18世纪上半叶,法国出现的一种新的艺术样式。那种对岩洞、贝壳、钟乳石的模仿手法,被称为罗可可风格。它从巴洛克艺术的背景中演变出来,同时又反对巴洛克的豪华壮观,既繁华纤秀、浮华做作、矫揉妩媚,又愉悦亲切、轻快优雅,可以说是巴洛克风格的弱化。它开始出现在巴黎的贵族宫廷,迎合了上流社会男女的享乐生活。代表性画家有华多、布歇、弗拉戈纳等。 11、埃连拉风格: 17世纪上半叶西班牙建筑、雕塑的埃连拉风格即埃斯柯里拉修道院的风格,因为他的建筑师是埃连拉,故以他的名字命名。这种风格强调无装饰,所以也叫无花纹风格。 12、许立格风格: 17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中叶西班牙的世俗建筑大都是许立格式的(建筑物和祭坛雕刻的装饰都很丰富)。这种风格即西班牙的巴洛克风格。也是由建筑家的名字所命名的。 13、板石风格: 17世纪下半叶西班牙的建筑都在追求巴洛克风格时,惟独加利西亚流行一种比较简洁、明快的板石风格。这种风格虽也受巴洛克的影响,但是装饰性并不强。 名词解释: 1.现实主义: 19世纪中叶,在法国诞生的一种新的艺术流派,即新现实主义。艺术家主张只应该画自身感觉能及的东西,寻求画面的真实以及绘画材料本身的真实。一方面反对在官方沙龙中提倡的平滑画法。另一方面怀疑浪漫主义艺术提倡的主观想象力。代表画家有库尔贝。 2.浪漫主义: 19世纪在法国掀起的新的文艺思潮。在题材上,艺术家倾向于中世纪或具有异国情调的东方题材;在造型方式和使用颜色的技法上使用了源自鲁本斯、洛可可的具有起伏感的表面和不对称程式。画面通常充满了巴洛克的色彩和自由的笔触,通过对剧烈运动感和强烈情感的强调来表现激烈奔放的感情。代表画家有德拉克罗瓦。 3.新古典主义: 随着法国大革命的到来,法国艺术也发生了变化。艺术家通过理性和道德感,对古希腊、罗马文化中代表高尚美德的形象复原并改造,由此追求崇高的道德目标,否定洛可可的轻浮和巴洛克的狂暴。新古典主义在内容和形式上最大的特点是高尚的情操和线条的处理,反映了18世纪末启蒙运动的理想已经达到最高境界。代表人物有大卫、安格尔。 4.《自由引导人民》: 浪漫主义代表画家德拉克罗瓦的作品。在画面中充分体现了画家的想象力和概括能力。画面绘制了自由女神出现在街垒上,率领起义者冲锋陷阵。画面上充满了强烈的色彩和笔触通过五、六个人物却表现出千军万马的效果。 5.《大宫女》: 新古典主义代表画家安格尔的作品。安格尔在其作品中追求理想美,在现实的人体的基础上进行了夸张变形。拉长了人体比例,身体的曲线流动,不强调任何的笔触,十分典雅精美。 6.巴比松画派: 法国的浪漫风景画派。受17世纪荷兰风景画影响,强调统一的色彩,以空间气氛效果来表达朦胧景象,对大自然作浪漫主义解释。代表画家卢梭、柯罗。 7.印象派: 19世界在法国兴起的一个艺术流派。主张按艺术家的观察准确的描绘对自然界的观感。主张户外写生,表现自然界微妙的色彩变化。受现代科技的影响,注重载绘画中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代表画家有莫奈、德加。 8.《拾穗者》: 巴比松画派艺术家米勒的作品。画面采用横构图,在四分之三的地平线上,如同纪念碑似的三个拾麦穗的农妇出现在旷野之上。艺术家没有进行任何的美化,传达出一种质朴的平凡。 9.《马赛曲》 19世纪法国雕塑家吕德为巴黎凯旋门所做的巨型浮雕,表现志愿军出发的场面。雕塑采用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手法。 10.《巴尔扎克纪念碑》: 雕塑家罗丹的代表作。作品用了印象主义的雕塑手法,来表现作家的天赋的本性,选择了作家在灵感的召唤下,夜间披衣起床的情景。人物全身都裹在宽大的睡袍中,以此强调毛发凌乱的头颅。 11.新印象派: 19-20世纪,继印象派之后一个新的流派和思潮。这一流派试图用光学的实验原理来指导艺术实践。近代光学证明一切物像的色彩是分割的色彩,必须把不同的、纯色彩的点、块不经调和地并列在一起。新印象主义根据色彩分割原理作画,故又叫“分割主义”。具体敷色用点彩的方法,又叫“点彩派”。在追求绘画中光和色的表现,新印象主义有进了一步。代表画家有修拉。 12.后印象主义: “后印象主义”在20世纪20年代之后用来泛指印象主义之后在观念和实践上与印象主义相左的艺术潮流。“后印象主义”画家曾经受印象主义画风的影响,但又不满足于印象主义的法则,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探讨艺术的本质。代表画家有凡高、塞尚、雷东、劳特累克等人。 13.《奥尔兰的葬礼》: 现实主义画家库尔贝的代表作品。在这幅画中艺术家强调颜料本身的质感,并以此来模普通日常生活中平凡的东西,描绘了形形色色的人们的心理。 14.野兽派: 20世纪兴起的艺术流派。受印象主义影响,主张使用强烈鲜明的色彩,强调色彩的表现力。把颜色和颜色的描绘功能分开,使色彩抽象化,以建立一种抽象的色块形状和线条结构。其代表人物有马蒂斯。 15.立体主义: 产生于20世纪的艺术流派。主要追求一种几何形体的美,追求形式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在画面上轮廓、块面堆积。否定从一个固定的点观察事物和表现事物的传统方法,让多视角观察、理解的形诸画面,表现了一种时间的持续性。代表画家有毕加索。 名词解释: 1. 野兽主义 1905年产生于法国的美术流派。在1905年的巴黎秋季沙龙中,以亨利.马蒂斯为首的一群青年美术家的作品参展,其狂放随意、无拘无束的形式为保守者们所震惊,评论家路易.沃塞尔在这些粗野的作品中发现一件具有佛罗伦萨风格的小雕像,称其是“野兽群中的多纳太罗”,遂有“野兽”之绰号。 作为一种绘画潮流,野兽主义追随凡高、高更等人所开创的艺术道路,竭力反对传统的模仿自然的写实主义,突出强调主观感受,注重采用变形、大色块和粗拙的线条相结合的夸张表现手法,追求平面化的装饰趣味,力图创造一种“单纯、宁静、均衡、和谐”的美学境界。主要代表人物有马蒂斯、德安、杜菲、弗拉芒克、卡莫昂等。野兽主义没有任何宣言和纲领,也没有发展出信念一致的理论,到1908年,松散的关系开始瓦解,野兽主义被立体主义所代替。但在西方20世纪早期的美术运动中却占有重要地位,是对西方传统艺术的观念和法则的重大叛逆,并为后来许多勇于探索的现代主义美术家打开一个突破口,因此被称为20世纪首次艺术革命。 2. 立体主义 立体主义名称的出现存在着一种偶然性。1908年,布拉克在卡恩韦勒画廊展出作品,评论家路易.沃塞尔在《吉尔.布拉斯》杂志上评论说:“布拉克先生将每件事物都还原了……成为立方体”,这种画风因此得名。立体主义的主将是毕加索和布拉克。 毕加索的油画《亚威农少女》 (1910),被认为是立体主义的开山之作。参加立体主义社团活动的还有洛朗森﹑阿波利奈尔﹑萨尔蒙﹑雷纳尔﹑格里斯﹑莱热等。立体主义在发展历程中共经历了三个时期:1907—1909年的塞尚时期,即在几何形中寻找物体的结构美;1909—1912年的分析立体主义时期,即在破碎的结构中,依然保留光线的光感和某种空间感。1912年到1914年的“综合立体主义”时期,即不再从解剖、分析对象入手,而是利用多种不同素材的组合,去创造一个新的母题,并且采用实物拼贴的手法使艺术接近生活平凡的真实。 立体主义是富有理念的艺术流派,它主要追求一种几何形体的美,追求形式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它否定了从一个视点观察事物和表现事物的传统方法,把三度空间的画面归结成平面的﹑两度空间的画面。立体主义画家并没有系统的理论指导,只是每个人按着自己的思想去探索。立体主义存在的时间也不长,大约从1907年到1914年。立体主义在艺术形式上的探索给现代工艺美术﹑装饰美术﹑建筑美术等注重形式美的实用艺术领域以不小的推动作用。 3. 未来主义 这是一个广泛的文艺运动,参加这个运动的有文学家、戏剧家、美术家、建筑家等。意大利诗人、作家兼文艺评论家马里内蒂于1909年2月在《费加罗报》上发表了《未来主义宣言》,宣告未来主义诞生。宣言一方面讴歌现代工业文明、科学技术使传统的时间和空间的观念完全改变 ,“宏伟的世界获得了一种新的美——速度的美”,因而主张未来的文艺应当反映现代机器文明、速度、力量和竞争;另一方面诅咒一切旧的传统文化,扫荡从古罗马以来的一切文化遗产,主张摧毁一切博物馆、图书馆和学院,反对一切模仿的形式,反抗和谐与高雅的趣味,否定艺术批评的作用。这一宣言引起了国际性的冲击,未来主义接着发表了一系列的宣言。 未来主义理论反映了一群意大利年轻的美术家要求创新的强烈愿望。他们对意大利文艺19世纪以来停滞不前的落后状态不满,希望本民族的文艺崛起。他们的主张也确实有受到工业和科技革命鼓舞的一面。此外,未来主义是在意大利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情况下出现的,在反映意大利民族自我觉醒和自我奋起情绪的同时,又反映了这个民族的青年知识分子在历史转折时期的彷徨、不稳定、虚无和偏激的弱点。 未来主义从其发端日起,便受到了立体主义的影响。未来主义的艺术家们利用立体主义分解物体的方法来表现运动的场面和运动的感觉。他们还采用新印象主义的点彩手法。他们热衷于用线和色彩描绘一系列重叠的形和连续的层次交错与组合,并且用一系列的波浪线和直线表现光与声音,表现在迅疾的运动中的物象。 未来主义的代表画家有巴拉和波丘尼。巴拉的《栓着皮带奔跑的狗》和波丘尼的《城市的崛起》是未来主义的代表作。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不久,未来主义运动便趋向消沉。到1918年,这个流派实际上也结束了。 4. 桥社 德国表现主义的美术社团。1905年成立于德累斯顿。桥社一词的含义是联结一切革命的和活跃的成分,通向未来。主要成员有基希纳﹑黑克尔﹑布莱尔﹑施密特-鲁特卢夫、诺尔德﹑米勒﹑佩希施泰因。1906年发表宣言,号召“所有的青年团结起来,共同向顽固的旧势力争取活动和生存的自由”。 桥社主张创作者与欣赏者处于平等的地位,试图建立一个把生活和创作融合在一起的组织。画家互相作模特儿。他们到工人区体验工人们纯朴的感情,以表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鄙视和反抗,表示与传统文明决裂。宣扬艺术不祗是具有自身的独立价值,而且还有为了人生需要﹑满足生存需要的目的。不少画家画风景和裸体,表现人和自然的原始性,歌颂性解放,反抗资产阶级虚伪的道德观。在形式上求平面感和装饰性,注意线的表现力。 桥社的艺术家们有共同的美学追求和大致相近的风格。一般说来,喜欢采用激昂﹑狂放的语言。但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基希纳善于直接表现自己对生活的敏锐感受,黑克尔的风格抒情,施密特-鲁特卢夫的构图大胆有力,米勒的色调柔和细致,有梦幻感和音乐的特质。桥社作为一个社团之所以不能持久存在下去,因为他们的纲领虽有革命的愿望,但含有小资产阶级空想和脱离实际的特点,所以一旦愿望不能付诸实践,乃产生退缩和颓唐的情绪。此外,在立体派﹑未来派等新思潮前面,桥社成员意见不一,必然会分道扬镳。 桥社的活动对德国表现主义运动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5. 青骑士社 德国表现主义美术社团。1911年成立于慕尼黑。青骑士一词,出自康定斯基在1903年创作的一幅画的标题,也是取自康定斯基与马尔克组织编写的出版物的名称。他们于1911年12月~1912年1月在慕尼黑的坦豪塞画廊举办首次画展,选取青骑士为标记,1912年以后所出版的年鉴也以此为名。该社团成员围绕对画面形式的共同关注,在创作中进行了广泛的探索。 康定斯基是以形态的组合和色彩的变化来创造画面的空间;马尔克通过动物的形式以寻求自身和他在画中所表现的周围世界之间的内在和谐;克利则运用线条表现幻觉和幻境。1912年3月,第二次青骑士展览会在慕尼黑戈尔茨画廊举行。1914年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青骑士活动停止。1924年,由康定斯基、亚夫伦斯基、费宁格尔和克利组织青色4人社,对战前发展起来的观念继续进行探索。青骑士社对德国乃至欧洲的现代绘画起了推动作用。 6. 达达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在瑞士苏黎士的文艺流派,其影响波及欧洲及美国。瑞士是当时战争的中立国家,一群交战的青年因躲避战乱而云集苏黎世从事艺术活动,借以发泄和抚慰紧张不安的心灵。倡导者是法国诗人特里斯唐查拉。他们在法德词典偶然翻到Dada一词,遂用它命名。Dada本来是初学说话的幼儿语言,意为马,作为文艺运动的旗号,并无任何意义。 达达主义的宗旨在于反对一切有意义的事物,反对一切传统,反对一切常规,反对权威,否定艺术,否定理性和传统文明,提倡无目的的、无理想的生活和文艺。达达主义艺术家们有着强烈的反战情绪,他们看到人类文明惨遭践踏,深感前途渺茫,于是在他们中间滋长了无政府主义和虚无主义,他们要组织一个国际性的文艺团体,创造出符合他们新的思想的文学和艺术作品。 达达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皮卡比亚和杜尚。杜尚最典型的达达主义作品是大玻璃画《新娘也被光棍们剥光了衣裳》、《泉》、《带胡须的蒙娜丽莎》尽管达达式的精神状态在当时西方青年中非常普遍,达达主义也确实一度引起人们注意,但它最终如昙花一现。1921年巴黎大学生抬着象征达达的纸人,把它扔进了塞纳河。达达主义也为超现实主义所取代。 7. 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深受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的影响,致力于探索人类的先验层面,试图突破符合逻辑与实际的现实观念,把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和梦的经验向糅合,以达到一种绝对的和超现实的情境,这种不受理性和道德观念束缚的美学观念,促使艺术家们用不同的手法来表现原始的冲动,促使自由意象的释放。 超现实主义运动波及各个文艺领域。运动的中心在巴黎。文学上强调自动性书写;美术上则强调偶然因素的结合、无意识的发现、梦境的真实再现。在手法上自由地使用写实、象征和抽象。 第一个《超现实主义者》宣言发表于1924年,由医生兼作家布雷东起草。第一届超现实主义美展于1925年在巴黎举行。30年代以后,超现实主义逐渐沉寂。代表人物有恩斯特、米罗、达利、马格利特等。代表作有米罗的《倒立的人》《女人头像》,达利的《记忆的永恒》,马格利特的《侵犯》等。 8. 巴黎画派 指20世纪初在巴黎活动的未参加现代主义流派的艺术家。他们并未结成社团,风格也不相同。如果说他们之间还有什么共同点的话,那只限于如下几方面: 第一,他们与20世纪先锋运动的各种流派相比较,较多地保持着与传统绘画的联系,往往是以基于写实的变形夸张为主,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 第二,由于没有团体的力量,他们往往性格孤癖、活动力弱,生活比较清苦,因而不少人对现实抱悲观消极的态度,从而使作品蒙上神秘或忧伤的色彩; 第三,他们来自不同的国籍,客居巴黎,卖画度日,大多过着穷愁潦倒的生活,染上了颓废和没落情绪,甚至孤愤而死。代表画家有:卢梭、莫迪利阿尼、于特里约、夏加尔、苏丁纳、布朗库西等。 9. 荷兰风格派 1917年在荷兰出现的几何抽象主义画派,以《风格》杂志为中心,因此得名。创始人为杜斯伯格和蒙德里安。风格派拒绝使用任何的具象元素,主张用纯粹几何形的抽象来表现纯粹的精神。在抽象化与单纯化的口号下,风格派提倡数学精神。从后印象主义经过立体主义走向抽象创造的蒙德里安最初在平面上把横线和竖线加以结合,形成直角或长方形,并在其间安排原色红、黄、蓝(间有灰色)。之后的作品中的线条和四方形的数目逐渐减少,灰色被排除画面,原色也减到一至二种,所占面积也比以前小。他在1925年创造的《红与黑》具有代表性,这种风格一直持续到晚年。 蒙氏1940年迁居到纽约,受美国生活的影响,他的几何抽象画表现出爵士音乐的节奏,线条由纯黑的直线变成色彩的断续线,反映出繁闹都市中安宁和平静的情绪,代表作为《百老汇爵士乐》。风格派和蒙德里安的独特创造对西方现代抽象艺术和建筑设计艺术均有很大影响。 10. 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兴起于20世纪初期的欧洲并特别活跃于德国,其影响主要波及北欧地区。1 905年,表现主义团体几乎同时出现在德国和法国。这就是法国的野兽派和德国的桥社。这两个流派的出现,标志着表现主义进入正式发起的阶段。 1911年,威廉沃林格尔在德国先锋派杂志《狂飚》的8月号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首次使用了表现主义一词。1912年在狂飚美术馆举行的“青骑士”画展又被冠以这个名称。表现主义的成员包括不同政治倾向的青年知识分子。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都市文明不满,对机械文明压制人性和个性反感。对工人阶级表示同情,对保守的传统艺术表示反抗,要求艺术革新。他们从原始的农业社会、东方文明寻求精神安慰,并从东方和非洲艺术中吸取营养。 表现主义的美术家们强调艺术的表现力和形式的重要性,主张不机械模仿客观现实,面应该表现精神的美和传达内在的信息。其中有些人在社会的不平等和人类的灾难面前有一种强烈的改变现实的紧迫感,用画笔刻画社会生活的阴暗面,描绘弱小的、在生命线上挣扎的人,而也有人故意回避生活的矛盾,在艺术中寻求宁静和仁慈。不少表现主义艺术家在激烈和残酷的社会对抗面前,表现出悲观和动摇,在作品中流露出悲哀和伤感的情调。表现主义从1 9世纪末的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艺术中发展而来,因而表现主义的重要先驱大部分都是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的代表艺术家,凡高的艺术给了表现主义画家很多的启示,在同时代,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的艺术又直接影响了表现主义艺术的发展。表现主义代表画家有康定斯基、马尔克、克利姆特等。 11. 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 1907年毕加索创作的这件《亚威农的少女们》通常被视为是立体主义的开端。为20世纪现代主义艺术家所进行的“形式革命”提供了重要的观念上的启示和持续不断的动力,这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是在塞尚的艺术观念以及黑人雕塑的造型手法的启发下创造出来的,但是毕加索在其中进行了更为大胆的尝试。他将空间和形体加以扭曲——画面中没有远近透视的空间感,形体是由一些明显的几何形构成的,他将塞尚所说的“将自然概括成圆球体,圆柱体”的认识方法直接在画面上表现出来。 亚威农是巴塞罗那一条妓女街的名称,这幅画就是他根据那一段生活的积累酝酿而作成的。所以有人说,巴塞罗那的妓院是毕加索学美术的第一个课堂。画中呈现五个少女,或坐或站,搔着弄姿,前面小方凳上有一掬葡萄水果。人物扭曲变形到几乎难以辨认,完全没有所谓体积和质感的表现,只有被粗硬的直线和微曲的弧线和色面切割成的画面,人们只能从中依稀认出五个女体的存在。促成这一转变的是他接受了非洲原始木雕的影响。 毕加索所追求的是在画中建立了一种新的空间与形体的逻辑关系。通过对形体的分解与重构消解了古典主义的形体观,画面上的人物形象完全背离了古典主义的美学观,他们与学院派画家笔下的唯美化的形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特别是画面右方的两个形象是受到了非洲面具的启发而创作出来的,看起来显得“野蛮”而扭曲。毕加索是以亚威农的少女一画完全颠覆了过去具象写实的传统手法,成为立体主义的先声的。 12. 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1937年4月26日下午4点,德国纳粹空军为试验其炸弹的威力,出动了43架轰炸机,在毕加索的家乡,西班牙只有7000人口的小镇格尔尼卡进行了连续3小时的轰炸,格尔尼卡几乎被夷为平地。强烈的愤怒使毕加索难以控制,在他的画家情人朵拉.玛尔的协助下,创作了大型油画《格尔尼卡》。 一头公牛漠然的站在右边;它的脚下是两名妇女,一名已经死去,另一名对着残暴的天空发出歇斯底里的喊叫;中央是一匹倒在地上的马,已被炸开了肚子,拼命嘶叫;一轮被屈辱了的太阳中间装了一盏电灯,变形为眼睛的形状,悬在空中,像一只夜之眼;一名格尔尼卡的卫士手握断剑,倒在马的右边;一个从着了火的房子里往下跳的女人,向外伸长了执灯的手臂和脖子;下面的女人半裸着身体,惊惶失措的从房子里跑出来;右边是一个仰面朝天的婴儿,对着天空发出惊恐的哭叫。 毕加索以不幸的女人、孩子、伤马、阵亡战士……描绘战争所带来的灾难,也描绘了对胜利的期盼。在绘画的进展中,画家对这两方面同样重视。为传达一件事情的中心情绪,他塑造了永恒、超越的形象。黑、白、灰是这幅画仅有的三种颜色,整幅画以立体主义手法、新古典时期的纯正线条、不受拘束的形变描绘了强烈的痛苦、恐惧、悲哀、挣扎和绝望。这幅画在创作过程中经历了多次修改,许多艺术家和作家都曾试图解释其中的象征意义。但无论怎样解释,《格尔尼卡》以它单纯、朴素和震撼人心的感染力成为“表达幻灭、失望、破坏的不朽之作”。 1937年下半年,《格尔尼卡》首次在巴黎展出,引起巨大轰动。后来在挪威、英国、美国等国家展出,同样达到了所有新闻和言论无法达到的震撼效果。 13. 蒙克的《呐喊》 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 (1863—1944),二十世纪表现主义艺术的先驱。蒙克1893年所作的油画《呐喊》,他重要代表作品之一。在这幅画上,蒙克以极度夸张的笔法,描绘了一个变了形的尖叫的人物形象,把人类极端的孤独和苦闷,以及那种在无垠宇宙面前的恐惧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这幅画上,蒙克所用的色彩与自然保持着一定程度的关联。虽然蓝色的水、棕色的地、绿色的树以及红色的天,都被夸张得富于表现性,但并没有失去其色彩大致的真实性。全画的色彩是郁闷的:浓重的血红色悬浮在地平线上方,给人以不祥的预感。它与海面阴暗处的紫色相冲突;这一紫色因伸向远处而愈益显得阴沉。同样的紫色,重复出现在孤独者的衣服上。而他的手和头部,则留在了苍白、惨淡的棕灰色中。 画中没有一处不充满动荡感。天空与水流的扭动曲线,与桥的粗壮挺直的斜线形式鲜明对比。整个构图在旋转的动感中,充满粗犷、强烈的节奏。所有形式要素似乎都传达着那一声刺耳尖叫的声音。画家在这里可以说是以视觉的符号来传达听觉的感受,把凄惨的尖叫变成了可见的振动。蒙克在这里,将那由尖叫所产生的极度的内在焦虑,转化为一种令人信服的抽象意象。如此,他将其画面上的情感表现几乎推向了极致。 14. 马蒂斯 20世纪初野兽主义代表画家,他的艺术风格的突出特点是:强调色彩在绘画中的作用,摈弃传统色彩的光影和明暗,用单纯的色彩构成平面而和谐的画面。他认为绘画就是应该通过色彩来表现艺术家的感情,于是他排除传统艺术的模仿再现,强调色彩的表现性,他要表现的并非是内心的冲突和骚动,而是心灵的宁静和和谐。马蒂斯曾受到后印象派和日本版画的影响,他的绘画大致有两类不同的风格,一种如“戴帽子的妇人”,笔触明显,用色自由大胆,以主观抽象的色块、形状及自由的线条来构成夸张的形象,而并不顾及自然对象。另一类画如“舞蹈”,完全追求色彩的单纯化、平面装饰趣味和线条的节奏感。 马蒂斯的主要作品有壁画“舞蹈”、油画“红色的和谐”、“马蒂斯夫人像”、“蓝衣妇女”等等。 15. 蒙克 爱德华蒙克(1863--1944)是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者,挪威著名艺术家.蒙克的艺术带有强烈的悲剧性,他刻意表现死亡,忧郁和孤独.表现现代人在充满痛苦的世界中,其敏感的心灵所产生的全部怀疑和焦虑.他的绘画用笔简练,色彩和线条十分富于表现性,以大色块构成画面.蒙克的这种悲剧性艺术对德国艺术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德国表现派的青年艺术家也趋于表现那种极度痛苦的思想,对未来的疑虑和紧张不安的心情. 蒙克出生于挪威的一个医生家庭,少年时代母亲和姐姐相继死于肺病.他自己也染上了多种病症,死亡和痛苦伴随着他成长,造成了他忧郁和孤独压抑的性格,也在他大半生的创作中得到反映,成年后,蒙克对女性既迷恋和渴望,又带有一种不安和恐惧。这些困惑着他的性和死亡之类的问题常常成为他创作的主题.1908年他终因痛苦和压抑患精神病住进了医院.病愈后他隐居在奥斯陆家里深居简出.闭门作画,这时期他的作品摆脱了早期那种狂放痛苦和强烈的色调,出现轻快明亮的色彩。1911年为奥斯陆大学创作的壁画“太阳”,展示了他宁静的心境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蒙克的主要作品有“呐喊”、“青春期”、“太阳”、“死神和少女”、“女人的三个阶段”等等. 16. 蒙德里安 风格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荷兰画家,起初从事自然主义和象征主义的风景画创作。1911年到巴黎,开始受到立体派、野兽派等各种现代流派的影响。经过多种风格的尝试和探索,最后发展为纯粹的抽象艺术.他开始将自然对象简化为一些类似几何形状的形,其中仍有一些半抽象的形象和曲线,最后他完全抛弃了曲线和具象的形体。以垂直线和水平线的各种组合、最简洁单纯的平面色彩为主要元素进行创作,用这些来表现抽象的旋律和普遍的美,来象征构成自然的力量和自然本身,即把变化无穷的自然按一定的数学关系来构成。 在蒙德里安看来,描绘现实对象会引起感情。感情则会使真实变得模糊不清。只有抽象艺术才是通向真知的步骤,只有抽象的形才是最完美的东西。30年代,蒙德里安的声誉不断上升,他创造的抽象艺术在建筑和纯设计领域中有广泛的影响。40年代他前往美国,对战后美国的抽象艺术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蒙德里安的主要作品有“红树”、“红黄蓝构成”,“百者汇爵士乐”等。 17. 康定斯基 是“青骑士”艺术团体的发起者,以后成为抽象艺术的代表。康定斯基生于莫斯科,康定斯基倡导即兴作画,以表现艺术家的需要,他认为精神因素是艺术中最重要的东西,艺术不是对自然的模仿或精心的制作,而是内心的需要。他特别强调绘画同音乐的结合。音乐在所有的艺术种类中是最抽象的,康定斯基在《论艺术的精神》一书中详尽论述了音乐与绘画之间存在着的深刻联系。在康定斯基看来,绘画必须从模仿客观世界中解脱出来,画家应当用绘画自身的形式语言(包括色彩、线条、块面等),创造出一个与自然对象相和谐的新的现实。绘画中的色彩犹如音乐里的音符,它本身就能够打动观众。画家以这种抽象艺术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在观众中唤起音乐所产生的那种难以用语言表达的艺术情感。 康定斯基追求绘画的音乐感,最后发展出情绪性的抽象绘画.康定斯基的抽象作品带有很强的个人情感,因此有人称他的艺术为“热抽象”艺术.他的抽象作品大都完全脱离了客观对象,为避免标题给观众引导性的联想,他常常像音乐作品的标题那样给自己的画取上“即兴”、“作品XX号”等名称。康定斯基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现代抽象艺术的先驱,他还是一位能系统地表述艺术观念的理论家。1910年他出版了关于抽象绘画的理论著作《沦艺术的精神》,1926年他又在包豪斯出版了论著《点、线、面》. 康定斯基的主要作品有“青骑士”、“构成第2号”,“最初的抽象水彩”、“即兴36号"、“圆形323号”等等。 18. 米罗 霍安米罗(1893--1983)是一位蜚声世界画坛的现代画家和雕塑家,西班牙人,主要在法国从事艺术创作,他一生始终同自己的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经常往返于巴黎和故乡之间,可以说他的艺术植根于本民族的传统之中。米罗是加泰隆人,他那天真无邪的艺术也有中世纪质朴的加泰隆艺术的影响。米罗希望深入神秘的未知领域,探索新的形象世界,他有意识地打乱知觉的正常秩序,对心理的深层领域进行体验,在直觉的引导下,使用近似于抽象的语言,表现心灵的即兴感应.他在创作中保持着精神的自由,带着新的眼光,像儿童观看新世界那样体验生活,洞悉现实,运用象征的符号和简化的形象进行创作,使他的作品既简略抽象,又带有一种天真的气息.米罗的艺术是一种心理自动主义的表现,一切都似乎从他心灵深处自然地流露于笔端,而不受太多理性的支配。他的艺术在这一派里别具一格。米罗的主要绘画作品有“倒立的人”、“向鸟投石子的人”“向恋人们报告未知世界的美丽的鸟”等等。 19. 达利 西班牙人,超现实主义著名画家,被称为20世纪的怪才。他早年受到立体派、未来派、等各种现代流派的影响和启发,1930年正式参加超现实主义运动。 达利认为艺术家的任务就是将潜意识的形象精确地记录下来,赋予那些荒诞离奇、不可思议的潜意识中的形象以色彩和线条的形式外衣。他企图把狂躁的、歇斯底里的、违反正常思维逻辑产生的幻觉形象加以复制,并称自己的这套方法为:“偏执狂的批评活动”,这实际上是以精神分析为前提推演出的一个抛弃逻辑和意识的理论,它远远超出了对梦的研究。他总是采用具象的手法,精确复制非正常逻辑思维产生的幻想,将毫不相干的事物荒诞地组合在一起,使他的每一幅绘画都像一幅惊心动魄的戏剧,人物与动物,现实与幻觉,历史与未来,有限空间与无限时间奇妙地结合,给人的视觉和心灵以巨大的震撼. 达利著名的作品有“永恒的记忆”、“内战的预感”、“哥伦布之梦”。 20. 毕加索 巴勃罗毕加索(1881—1973)出生在西班牙,他是立体派的开拓者和代表者,除在绘画领域中进行探索外。毕加索在陶瓷、雕塑等领域也有相当的成就和建树。他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经变化:第一时期是:"蓝色时期";第二时期是:"玫瑰红时期";第三时期是:"黑人时期";第四时期是:"立体主义时期",分成分解和综合两种形式;第五时期是:"古典主义时期";第六时期是:"超现实主义时期";最后是"抽象主义时期; 毕加索一生是个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的探求者,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兽的艺术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造为自己的风格。他的才能在于,他的各种变异风格中,都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个性,而且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中,都能达到内部的统一与和谐。他有过登峰造极的境界,他的作品不论是陶瓷、版画、绘画、雕刻都如童稚般的游戏。二战以来,毕加索通过他的艺术表现了对人民的无限同情,对和平的热望,对法西斯罪行的强烈谴责。他不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艺术家,而是反法西斯战线中的一员。作为一个人道主义者,在维护人类正义与进步方面,毕加索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毕加索的主要作品有“亚威农少女”、“镜前的少女”、“三个音乐家”、“舞蹈者”、“格尔尼卡”等等。 21. 达利的《永恒的记忆》 是西班牙20世纪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的作品。达利总是在看似真实的空间中,给人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奇。这幅袖珍画中,画家用极真实的手法描绘着海岸、山峦、树枝、桌子,可是画中的钟表却软绵绵地从树上、桌上搭拉下来,树从桌面长出来.最古怪的还是地上的那个形象。它似乎是一个人头.有闭着的一只眼睛,伸出的舌头和鼻子,上面放着一只面团样柔软的钟表.真实空间中悖于常理的形象与组合,同样给人荒诞离奇的感受.大概这就是艺术家梦境和潜意识里的景象。 22. 亨利摩尔 亨利摩尔(Henry Moore 1898--1986)是英国著名的现代雕塑家,在国际上享有广泛的声誉,他也是一位少有的多产艺术家,作品遍及世界各地。他对雕塑创作所下的五条定义是:一,对材料的真诚;二,空间的三维的充分实现;三,对自然物象的观察力;四,想像与表达;五,生命力与表现力。亨利摩尔从传统雕塑和自然形象中吸取营养.以表现人和生命为主要目标,创造出一种古朴、简洁而宁静的雕塑浯言。他的雕塑寓无限的内在生命力于静态的形体中,既有传统雕塑的典雅和谐.又有现代雕塑的抽象和想象空间。摩尔也研究自然,但并不复制自然。他放弃了传统的再现自然的美,而用象征的手法表现自然对象内在的生命力。摩尔赋予雕塑以一种非凡的精神力量,一种超自然的生命力。他的雕塑是一些有空洞的半抽象的形体,结实而沉静.寓动于静,虚实相生.在实体中挖出空洞.把空洞视为实体的延伸,制造出负空间,让人从新的空间角度去发现和认识形体内在的生命力。他的雕塑反映了人类对宇宙自然的观照.对生命奥秘的探究,它不仅让我们重新认识自然.也大大拓展了我们的想象空间和思维能力.他的雕塑更适合安放在室外大自然中,以白云、远山、草地为陪衬.更能显出其作品的气魄和永恒的生命力。摩尔还十分重视对材料质地的研究.根据自己对材料的不同感受进行创作。亨利摩尔的主要作品有石雕“斜卧像”,安放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台阶上.“三立像”、“国王与王后”、“家庭”。 23. 布朗库西的《空间中的鸟》 布朗库西是罗马尼亚雕塑家,受未来主义、立体主义和非洲雕刻的影响。他相信传统的手工艺,以纯手工制作所有作品。布朗库西的大多数作品都有不同版本,因为他会在原作基础上不停推敲琢磨并修改。自1923年以来,他共制作了15件不同版本的《空间中的鸟》,作品虽然不像在飞的鸟,也没有任何鸟在飞的暗示,但有一种强而有力、持续上升的气势和飞动的诗意。 24. 贾克梅蒂 瑞士雕刻家、也是画家的贾克梅蒂(A1berto Giacormetti1901—1966) 曾经受弗洛伊德和超现实主义的影响,也对萨特的存在主义感兴趣。他的雕塑表现人的孤独无援和“空无”的忧伤,反映出经过残酷的二战之后人们心灵所遭受到的创伤以及他们追求自由的强烈愿望。萨特说贾克梅蒂的作品包含了两个基本要素:绝对的自由与存在的恐惧。相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eliwenku.com/p-2639398.html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