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二节-力的存在 练习(无答案).doc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二节-力的存在 练习(无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二节-力的存在 练习(无答案).doc(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32力的存在(1)1力的概念:力是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力可以使物体的 发生变化。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包括物体速度 或运动 的改变。3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也同样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即物体之间的作用是 的。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 、方向 、作用在 个物体上,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没有先后之分。4猎人用力把弓拉弯,这说明力能使物体 ;火车在车头的牵引力作用下徐徐开出车站,这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 。5用力把乒乓球掷向墙壁,结果球被反弹回来,这是因为 对 有 的作用,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题型一力的作用效果1在冬奥会滑雪比赛时,运动员用力
2、撑雪杖使自己从山上由静止加速滑下,这表明力能使物体的 发生改变;如图所示,是某运动员在下滑过程中碰撞标志杆时的情景,它说明力还能使物体的 发生改变。2下图甲、乙中的情景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图 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图 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甲 乙题型二 力的相互作用1端午节赛龙舟是我国民间传统习俗,小丽和她的同学一起在公园人工湖上举行龙舟比赛,使龙舟向前行驶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 A船桨 B湖水 C同学 D龙舟2用“鸡蛋碰石头”,鸡蛋被碰破,而石头却完好,下列对这个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鸡蛋受到力的作用,而石头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B鸡蛋受到较大的力的作用,石头受到
3、较小的力的作用 C它们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一样,只是石头比鸡蛋硬 D以上说法都不对一、选择题1关于力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小孩推墙时,他也受到墙的推力 B乒乓球运动员用球拍挡球,球的运动方向改变了,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人坐在沙发上,沙发凹下去,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只有在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能发生力的作用2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磁铁对铁钉有吸引力,铁钉对磁铁也有吸引力 C用力把乒乓球掷向墙壁,结果球被反弹回来,说明墙对球的作用力大于球对墙的作用力 D单独一个物体不会产生力的作用3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这一原
4、理的是( ) A向前划船时,要用桨向后拨水 B人向前跑步时,要向后下方蹬地 C火箭起飞时,要向下方喷气 D头球攻门时,要向球门方向用力顶球4在下图所指出的四个力中,使受力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A手对弹簧的拉力 B人对跳板的压力 C手对弓的拉力 D磁铁对小铁球的吸引力5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可见到的几种现象: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用力握小皮球,球变瘪了;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 ) A B C D6大头针被吸引到磁铁上,这说明( ) A磁铁能吸引大头针,而大头针不能吸引磁铁 B大头针也能吸引磁铁但引力小 C
5、两个不直接相接触的物体也能发生力的作用 D大头针到和磁铁相接触时,才发生力的作用7观察图中的四个情境,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可以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 手用力捏气球 熊猫拉竹子 猴在表演走钢丝 手压缩弹簧 气球瘪了 竹子弯了 钢丝弯曲了 弹簧变短了 A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 C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 D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8下列能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现象是( ) A用力推车,车由静止变为运动 B船工用撑杆推岸,船随之离岸而去 C用力拉弓,弓发生形变 D成熟的苹果从树上落下来 9下列各运动中属于运动状态不变的是( ) A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 B被扔出的手榴
6、弹在空中运动 C小球从空气中自由落下 D木块从斜面上匀速滑下 10小李同学对体育比赛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了分析,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游泳运动员用力向后划水,是力改变了运动员的运动状态 B射箭运动员用力拉弓,是力使弓的形状发生改变 C皮划艇运动员用力向后划水,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足球运动员头球攻门,是力使足球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二、填空题11马拉车,车从静止变为运动,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把一个重物挂在一根橡皮筋下面,橡皮筋被拉长,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12网球运动员把迎面飞来的网球挡回去,则网球受到了网球拍施加的 的作用,使网球运动的 发生了改变。13下列事例中:用手拉弹簧,
7、弹簧被拉长;关闭了发动机的汽车,速度逐渐变小,最后停下来;用力压气球,气球被压扁;石块由高处落下,速度越来越快,其中属于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的是 。14如图所示,一只小船上的人用力推开另一只小船,结果发现两只小船同时向相反方向运动,该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力的作用是 的。三、实验、简答题15为了探究力能否使玻璃瓶发生形变,小林把玻璃瓶装满水,然后用带有细玻璃管的橡胶塞塞紧瓶口,组装好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细玻璃管上有刻度,便于观察细玻璃管内水面的变化。小林用力挤压玻璃瓶壁,发现细玻璃管内的水面上升了。于是他得出结论:细玻璃管内水面上升,表明力使玻璃瓶发生了形变。
8、小华却认为:细玻璃管内水面上升,可能是由于手挤压玻璃瓶壁时,瓶内水的温度升高所致,因此不能说明力使玻璃瓶发生了形变。要求只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证明力能使玻璃瓶发生形变。请你写出主要实验步骤和相应的实验现象。32力的存在(2)1物体由于相互接触而发生 时,会产生一个反抗的力,这个力叫做弹力。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大小有关,弹力的方向跟受力物体形变的方向一致。 、 等都是弹力。2在弹性限度内,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受到的 越大,发生的 也越大。3力的单位: 。简称 ,用字母 来表示。4测量力大小的工具叫 ,实验室常用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 。5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应注意: 测量前注意指针是否对
9、准 。 测量前要明确该测力计的 和 。 要尽量沿着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方向施力。读数时视线要与面板垂直; 读数时要根据最小刻度读出准确值和估计值。6如右图弹簧秤的量程是 ,最小刻度是 ,物体对弹簧秤的拉力为 牛。题型一弹力1小明对弹力的认识有以下几种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 A弹力仅仅是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的吸引力 B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长度越长,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C锻炼身体用的弹簧拉力器挂满弹簧后,拉得越长,产生的弹力越小 D在运动场上,撑杆跳高运动员用的撑杆受力时,会发生弹性形变2小芳和晓莉购买了两个同品牌的弹力球,她们想研究两弹力球的弹性,可以( ) A让两只球离地不同的
10、高处,自由落下,比较两只球的反弹的高度 B把两只球向墙掷去,比较两只球的反弹时离墙的距离 C把两只球向地面掷去,比较两只球的反弹的高度 D让两只球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比较两只球的反弹的高度题型二力的测量1利用已调节好的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重量时,结果把弹簧测力计拉反了。如图所示,其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 ) A重量偏大 B重量偏小 C重量相等 D无法确定2某同学用双手沿相反方向拉一个弹簧测力计,若弹簧测力计示数是2牛时,则该同学左右手所用的拉力( ) A各为1牛 B各为2牛 C左手拉力0牛,右手拉力2牛 D两手拉力大小不定,但要满足总和为2牛题型三 实验探究1小华同学在探究“弹簧长度与外力的变化关
11、系”时,她利用下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做实验,并记录了相应的数据,如下表钩码总重(牛)00.51.01.52.02.53.03.54.0指针位置(厘米)2.53.03.54.04.55.05.55.85.8 (1)分析数据,小华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拉力不大于 牛的情况下,弹簧的 跟钩码的拉力成正比; (2)这项研究在实际中的应用是: ; (3)小华同学根据实验数据所作的“弹簧长度与外力的变化关系”图像,应该是下面 图(填序号)所示的图像。 甲 乙 丙 丁2有一位同学在做验证弹簧的伸长与受外力成正比的实验时,记录数据如下:砝码(牛)04569101112全长(厘米)3.55.566.581011.
12、514试分析:(1)他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是否有错误的地方?为什么? 。(2)计算此弹簧下每增加l牛的力,弹簧应该伸长 。 (3)如果用这根弹簧做成弹簧秤,那么弹簧秤的有效称量范围为 。一、选择题1测一个约6牛的力时,应选用的弹簧秤的量程及最小刻度最恰当的是( ) A10牛,0.2牛 B5牛,0.1牛 C15牛,0.5牛 D以上三个都可以2水平放置的弹簧秤两端各用5牛的力拉,则弹簧秤示数是( ) A10牛 B5牛 C0牛 D不能确定3某同学在使用弹簧秤称量后(每次在测量范围内),发现所用弹簧秤在不受力时指针指在0.2牛处,那么他每次的实际值总比测量值( ) A偏大02牛 B偏小0.2牛 C既不偏
13、大也不偏小 D很难确定4一个弹簧测力计在钩上挂了几个钩码,弹簧测力计示数为G。若将弹簧秤倒过来,将钩码挂在吊环上,手提测力计的挂钩,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 A大于G B等于G C小于G D无法确定5某同学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情况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 A使用前应选择合适的弹簧测力计 B使用前应先调零 C只要力的大小在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这些弹簧测力计都可以用来测量这个力 D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记录数据的同时要记录力的单位6几个同学用弹簧拉力器比试臂力,各人都用同一拉力器,拉力器上有3根弹簧,结果几个人都能把手臂撑直,比较这几个同学所用的拉力( ) A体重重的同学所用的拉力大 B几个同学所用的拉
14、力一样大 C手臂粗的同学所用的拉力大 D手臂长的同学所用的拉力大 7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弹簧下端固定在地面上,有一物体在弹簧的正上方落下,和弹簧接触后在向下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弹力( )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8在实验中学联合科技活动中,同学们准备自己动手制作弹簧测力计,他们选了A、B两种规格不同的弹簧进行测试,绘出如图所示的图像。小明要制作量程较大的弹簧测力计;小红若要制作精确程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则他们分别要选用的弹簧应该为( ) A小明应选用A弹簧,小红应选用B弹簧 B小明和小红都应选用A弹簧 C小明应选用B弹簧,小红应选用A弹簧 D小明和小红都应选用B弹簧二
15、、填空题9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最大量程是 ,分度值是 ;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10弹簧测力计上的刻度是均匀的,即相等力的刻度线间距相等。这是因为在弹簧秤的测量范围内,弹簧伸长的长度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某弹簧测力计内的弹簧的自然长度为8厘米;当受到4牛的拉力时,弹簧长度为10厘米,如果受到12牛的拉力,则弹簧的长度为 厘米。11若弹簧测力计的质量忽略不计,如下图所示的几种情况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牛; 牛; 牛; 牛。 三、实验、探究题12小华在课外利用弹簧秤和钩码探究弹簧的长度与外力的变化关系,并记录实验数据如下:钩码质量(克)050100150200250300400指针位置(厘米)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二节-力的存在 练习无答案 浙教版 科学 年级 下册 第三 第二 存在 练习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