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2015年(全国卷II)高考-理科数学.doc

收藏

编号:2727506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508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5-01
  
8
金币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全国卷 ii 高考 理科 数学
资源描述:
+-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2新课标Ⅱ卷) 数学(理)试题 一、选择题 ( 本大题 共 12 题, 共计 60 分) 1、 已知集合,,则( ) A、 B、 C、 D、 2、 若为实数,且,则( ) A、-1 B、0 C、1 D、2 3、根据下面给出的2004年至2013年我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单位:万吨)柱形图,以下 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逐年比较,2008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效果最明显 B、2007年我国治理二氧化硫排放显现成效 C、2006年以来我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呈减少趋势 D、2006年以来我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与年份正相关 4、 已知等比数列满足,,则( ) A、21 B、42 C、63 D、84 5、 设函数 ,,则( ) A、3 B、6 C、9 D、12 6、 一个正方体被一个平面截去一部分后,剩余部分的三视图 如图所示,则截去部分体积与所剩部分体积的比值为( ) A、 B、 C、 D、 7、过三点,,的圆与轴交于、两点,则( ) A、 B、 C、 D、 8、右边程序框图的算法思路源于我国古代算术名著《九章算术》中的“更相减损术”,执行该程序框图,若输入的,分别为14,18,则输出的( ) 1 A、 0 B、2 C、4 D、14 9、已知,是球的球面上两点,,为该球面上的动点。若三菱锥 体积的最大值为36,则求的表面积为( ) A、 B、 C、 D、 10、如图,长方形的边,,是的中点。点沿着, 与运动,记,将点到,两点的距离之和表示为的函数, 则的图像大致为( ) A、 B、 11、已知、为双曲线的左右顶点,点在上,为等腰三角形,且顶角为 ,则的离心率为( ) A、 B、2 C、 D、 12、设函数是奇函数的导函数,,当时, ,则使得成立的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2、 填空题: 13、 设向量,不平行,向量与平行,则实数_________。 14、 若,满足约束条件,则的最大值为_________。 15、 的展开式中奇数次幂项的系数之和为32,则_______。 16、 设是数列的前项和,且,,则________。 3、 解答题 17、 (本小题12分) 在中,是上的点,平分,面积是面积的2倍。 (1)求; (2)若,,求和的长。 18、 (本小题12分) 某公司为了解用户对其产品的满意度,从、两地区分别随机调查了20个用户,得到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评分如下: 地区:62 73 81 92 95 85 74 64 53 76 78 86 95 66 97 78 88 82 76 89 地区:73 83 62 51 91 46 53 73 64 82 93 48 65 81 74 56 54 76 65 79 A地区 ︱ ︱ B地区 |4| |5| |6| |7| |8| |9| (1) 根据数据完成两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的茎叶图,并通过茎叶图比较两地区满意度评分的平均值及分散程度(不要求计算出具体值,给出结论即可); (2)根据用户满意度评分,将用户的满意度从低到高分为三个等级: 满意度评分 低于70分 70分到89分 不低于90分 满意度等级 不满意 满意 非常满意 记事件:“地区用户的满意度等级高于地区用户的满意度等级”,假设两地区用户的评价结果相互独立。根据所给数据,以事件发生的频率作为相应事件发生的概率,求的概率。 19、 (本小题12分) 如图,长方体中,,,,点、分别在、上,且。过点、的平面与此长方体的面相交,交线围成一个正方形。 (1)在图中画出这个正方形(不必说明画法和理由); (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20、 (本小题12分) 已知椭圆:,直线不过原点且不平行于坐标轴,与 有两个交点和,线段的中点为。 (1)证明:直线的斜率与的斜率的乘积为定值; (2)若过点,延长线段与相交于点,四边形能否为平行四边形?若能,求出此时的斜率,若不能,说明理由。 21、 (本小题12分) 设函数。 (1)证明:在单调递减,在单调递增; (2)若对于任意,,都有,求的取值范围。 22、 (本小题10分)几何证明选讲 如图,为等腰三角形内一点,⊙O与的底边交于、两 点,与底边上的高交于点,且与、分别相切于、两点。 (1) 证明:; (2) 若等于⊙O的半径,且,求四边形的面积。 23、(本小题10分)极坐标与参数方程 在直角坐标系中,曲线:,(为参数,)其中, 在以为极点,轴正半轴为极轴的极坐标系中,曲线:, :。 (1) 求与交点的直角坐标; (2) 若与相交于点,与相交于点,求的最大值。 24、 (本小题10分)不等式选讲 设、、、均为正数,且,证明: (1)若,则; (2)是的充要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15年(全国卷II)高考-理科数学.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eliwenku.com/p-2727506.html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